去年,銀川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示范市之一,根據《銀川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的要求,銀川市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排水設施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2022年,銀川市按照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的要求,建立海綿示范城市建設項目庫。實施了市政道路廣場、公園綠地、居住社區、河湖水系治理等不同工程類型在內的海綿城市項目共計64個。目前銀川市建成區范圍全面達到10年一遇內澇防治標準,內澇積水區段消除比例達到50%,城區排水防澇能力顯著提升。
“去年我們對城市主要積水點進行了改造,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消除積水點實現了城市局部降水的綜合利用。”銀川市住建局海綿城市辦負責人說,海綿城市的建設歸根結底就是要讓城市的承載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通過海綿城市對公共區域的改造解決道路積水,同時將雨水收集利用減少綠化用水、河湖補水,將更多的可利用水源用來滿足工業生產,為我市“三新產業”“兩都五基地”的快速打造提供堅實的基礎。
近日,我市公布了24個民生工程,除了傳統市政項目,寧夏青少年活動中心(銀川市青少年宮)海綿公園項目非常惹人關注。記者了解到,隨著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的推進,全國多地開展了海綿公園的建設,除了滿足海綿城市“滲、滯、蓄、凈、用、排”的基本理念外,海綿公園更加注重以水資源高效利用為目的的景觀打造。海綿城市辦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計劃在閱海萬家E區西側小微公園率先應用海綿公園建設理念,該公園位于銀川市金鳳區北部,北鄰大連中路,南靠閱福路,西臨民悅街規劃道路,東接閱海萬家E區,項目中間包含自然水體面積約11911㎡。通過多項海綿措施達到小雨不外排,大雨不積水,客水能匯入,雨水可回用的公園綠地類項目海綿城市建設目標。本項目采用仿石透水磚+竹木鋪裝+卵石鋪地以及綠化種植的下墊面,有效提高了降雨天氣下的雨水滲入地下量,減少了地面徑流產量。
2023年銀川市本級政府資金第一批投入計劃中納入海綿示范城市項目庫的項目共37個,其中續建項目15個,新建項目22個。銀川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綿城市的建設實際上是一次系統性對城市承載能力的提升,通過對水資源的“精打細算”實現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最終將海綿城市理念向小區延伸,最大程度讓“海綿”吸收每一滴可用水。
來源:銀川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