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清澈甘甜,最適合泡茶,我和老伴兒就愛喝這兒的水。”今年82歲的石貴生已在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滏陽河源頭之一的黑龍洞邊居住了40年。從2016年開始,他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黑龍洞汩汩涌泉處接兩桶清澈泉水。
滏陽河“泉源沸騰,滾滾如湯”勝景重現,背后正是邯鄲市狠抓全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面改善水生態的縮影。
記者日前從邯鄲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2年,邯鄲市16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全部達標,其中14個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優良比例達87.5%,優于年度任務目標12.5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提高10.6個百分點,7個斷面水質實現升類。全市20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穩定達到Ⅲ類及以上,達標率100%。
健全“四位一體”監管體系,確保清水綠岸 上下游、左右岸,協同推進水環境質量改善,邯鄲市從健全體制機制入手,明確治水思路、目標和路徑。
“剛剛過去的2022年,邯鄲市自我加壓,加嚴水環境質量考核,印發全市地表水考核斷面清單、調整修訂跨界生態補償斷面清單,修訂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情況月度通報排名和獎懲問責辦法等文件,以國省考斷面水質目標為基準,上下游目標一致,推進流域協同共治,促進全市河流水質改善。”邯鄲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月朋向記者介紹說。
以高目標推動高水平治理,邯鄲市編制了全市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及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要點,層層傳導壓力,倒逼責任落實,確保國省考斷面水質持續改善。
張月朋認為,“健全‘常態化監測+分段溯源+現場勘查+精準治污’四位一體的精細化水質管理體系,是邯鄲市水環境實現持續改善的重要創新性舉措。”
邯鄲市“四位一體”管理體系,扭住了水環境治理保護工作的重點。
常態化監測,即24小時跟蹤國、省、市三級水質自動站監測數據,盯緊超標斷面、超標因子,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密人工監測,每日推送水環境質量日報,每周分析水質形勢,逐月總結平均水質,充分掌握水質變化情況,研判重點指標變化趨勢,及時進行水質超標預警。
2022年,邯鄲市共發布水質日報365期,周報53期,月報12期,下發水質提示函215份。
分段溯源,即在風險斷面重點河段適時分段安裝浮漂站,以監測數據追溯污染,強化應急處置,及時斬斷污染源。
現場調查,即現場調查污染點位,深入排查污染源頭、分析污染成因,實現突出水環境問題早發現、早交辦、早解決。
精準治污,即根據水質監測數據及現場調查結果,實施精準化治理措施,徹底消除污染。
張月朋介紹說,“在健全‘四位一體’管理體系的同時,邯鄲市還強化河湖管理保護,大力開展隱患排查,采用‘徒步走、無人機查’的方式,針對重點河流,全方位、多維度開展河湖污染清理專項行動;針對汛期污染隱患,強化汛前、汛中、汛后全過程監管,嚴防汛期水環境質量惡化。”
堅持“三水”統籌科學防治,再現魚翔淺底 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既抓水質改善,也抓生態改善,邯鄲市堅持“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統籌治理,讓河流重新煥發了生機。
強化水污染治理,邯鄲市深化末端治理。
“我們會同市城管執法局制定了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方案,將污水處理廠主要污染指標出水標準提升至地表水準Ⅳ類,并在河北省率先加嚴總氮排放限值;持續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張月朋介紹說,2022年,邯鄲市首次利用機器人、潛望鏡對主城區市政雨污水管線開展檢測評估,采用紫外線光固化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對污水管道進行了修復。
強化工業污水監督管理,邯鄲市加大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執法監管,督導規范運行,嚴肅查處超標排放、偷排偷放、干擾在線監測等違法行為。
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化肥減量增效工作,嚴控農業面源污染,2022年,邯鄲市完成230個村莊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
深入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邯鄲市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不缺不漏”的工作要求,組織對全市所有排污口開展“拉網式”排查,全面摸清基數底數,加強污染源整治監管,逐步建立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范的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
用好水資源,改善水生態。邯鄲市科學調配水資源為河湖補水,僅南水北調工程每年可補水3.52億立方米,增加了河流生態基流。
提升河湖水體自凈能力,邯鄲市充分發揮河湖生態緩沖帶攔截污染、凈化水體、提升生態系統完整性等作用,謀劃一批河湖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項目,并加快推進實施,為河流“減負修復”。
滏陽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滏陽河上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當地煤炭資源的過度開采,造成水域面積萎縮、水質污染加劇。如今,通過外源減排、內源清淤、生態修復等方式,滏陽河國家濕地公園得到了修復,水量逐漸豐富,水鳥相繼“落戶”,形成了占地2000余畝的濕地公園。
滿足群眾近水親水樂水需求,繪就人水和諧 “滏陽河水彎又彎,彎彎曲曲繞邯鄲,一彎稻花香啊,一彎瓜果鮮,彎彎起高樓呦,彎彎添景觀……”邯鄲市以水為媒,滿足群眾近水親水樂水需求,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清水澆開富貴花。
“多虧政府治理了滏陽河,解決了澆菜用水的大麻煩,今年我們新建了20座辣椒大棚。”在雞澤縣萬畝紅辣椒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玉全每天都到魏青村辣椒種植基地轉一轉。滏陽河水質變好了,清澈的河水直接流到地里,擴大種植面積、引進辣椒新品種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旅游經濟伴水而興。
送走污水,迎來碧波。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磁縣開河馬頭景區便熱鬧起來,觀滏陽河美景、賞宋代歌舞、品特色美食……獨特的旅游體驗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南開河村村民程萬春的家緊臨開河馬頭。每天下午4時,程萬春和愛人就在家門口擺攤賣起小零食。“周末、節假日游客很多,細算下來,靠擺攤賣貨,每月能有3000多元收入。村里有近千人像我們一樣從事旅游產業。”
山清水秀讓燕趙古都活起來。
以良好的水環境為基,邯鄲市大力推動文旅融合,打造具有邯鄲滏陽河特色的旅游文化節點——永年做強太極文化,磁縣做大漕運文化、磁窯文化,主城區打造古趙文化體驗空間……滏陽河串珠成線,優美的水生態帶活了邯鄲文旅經濟。
筑牢生態底色,發揮生態優勢。張月朋表示,今年,邯鄲市將以水質改善為目標,狠抓污染治理,強化水生態修復,加大河湖生態補水,努力打造幸福河湖,高標準高質量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治水目標。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