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瀲滟晴方好,正是太湖風光佳絕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太湖流域在經濟總量增長1倍多、人口增加近320萬的背景下,經各方共同努力,太湖水質藻情持續改善,生態持續恢復。江蘇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中央、國務院關于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強化源頭治理,全力推進控源截污,大幅削減入湖污染,太湖連續15年實現了安全度夏目標。
太湖美 美在水清岸綠
“我們將緊緊圍繞太湖治理‘兩保兩提’目標,全力以赴抓好太湖應急防控各項工作。”3月1日,2023年度太湖安全度夏應急防控工作全面啟動。江蘇第16年吹響太湖安全度夏應急防控的“沖鋒號”。
時光回溯到2007年,太湖藍藻大面積暴發,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遭受污染。太湖藍藻事件發生以后,江蘇省明確要求太湖治污要實行最嚴格的環保標準,采取最嚴厲的整治手段,建立最嚴密的監控體系,實行“依法治太”“鐵腕治污”“科學治太”。
找準“病根兒”,才能治好病。江蘇省全面推進綜合治理、狠抓應急防控工作,雙管齊下,用15年的時間,治病開方、對癥下藥。
從2020年起,江蘇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牽頭,會同省生態環境廳(太湖辦)、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成立太湖安全度夏應急防控前方指揮部,抽調業務骨干,安全度夏期間常駐太湖一線,靠前指揮,全面排查流域支浜水質狀況,不間斷開展督導和專項交叉執法檢查。
“水陸空天”立體監測預警體系也為太湖保駕護航。“流域建成419個水質自動站,實現對5大湖區、15條主要入湖河流、124個重點斷面、跨界重要河流斷面‘全覆蓋’,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無人船等手段,實現對水質藻情的精準研判。”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太湖水污染防治處負責同志介紹。
太湖藍藻今如何?江蘇目前已建立藍藻水華面積多部門會商、與藍藻面積掛鉤的地方負責同志一線指揮等制度,藍藻打撈、處置能力達6萬噸/日,2018年以來累計打撈藍藻990萬噸。
飲用水水源地供水怎么樣?以太湖為水源的城市全面實現雙源供水,流域49個自來水廠全部實現速度處理,以太湖為水源的水廠全部安裝除藻處嗅裝置,保障供水安全。根據引江濟太水量調度工作機制,2018年以來望虞河累計調水入湖量達32.4億立方米。即使在2022年太湖流域遭遇罕見高溫少雨極端天氣,安全度夏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太湖8個水源地水質保持良好,自來水出廠水水質全面達到或優于國家標準。
太湖美 美在宜人宜居
“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紅菱,水邊蘆葦清,水底魚蝦肥”一曲《太湖美》,唱不盡三萬六千頃波濤、七十二峰蒼翠的旖旎風光。現如今,《太湖美》的歌詞,已成為“太湖美”的現實。太湖美了,家門口的河也美了。提及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后的變化,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勤新村的村民豎起了大拇指:“村里的衛生環境變好了,蒼蠅蚊子少多了,村頭河道也變清了。”
徜徉太湖之畔,望著綠水青山,伴著魚米之香,處處洋溢著幸福的氣息。水中的“污染”要管,岸上的“根子”也要拔。江蘇在全面推進太湖流域綜合治理,提升污染治理能力上出了“五招”。
一招抓強化規劃項目引領。構建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規劃體系。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聯合有關部委印發新一輪《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提出了太湖的新定位和太湖治理的新目標任務。江蘇分解落實總體方案,印發《江蘇省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2021—2035年)》,以及《太湖生態清淤專項規劃》《江蘇省太湖藍藻打撈處置及綜合利用專項規劃》《江蘇省太湖流域農業控源減排專項規劃》《江蘇省太湖流域城鎮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江蘇省太湖流域濕地保護修復專項規劃》等行業規劃。組織流域5市28個縣區編制市縣“十四五”太湖治理規劃,建立市縣治太項目庫。
二招抓深化工業污染防治。推進流域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污染物限值限量管理。開展化工園區(集中區)環境治理工程,啟動“一園一檔”系統建設。太湖一級保護區全部建成“無化區”。深入推進太湖流域電鍍行業環保整治,淘汰電鍍行業落后產能,清理違法違規項目。完成流域“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治工作,建立動態更新機制,鞏固整治成效。
三招抓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開展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全力推進太湖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持續提高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重點工業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截至2022年底,蘇南五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78%。
四招抓提升農業養殖污染治理能力。優化調整養殖區域布局,完善治理利用技術體系,開展池塘生態化改造,制定印發江蘇省《池塘養殖尾水排放標準》作為地方強制性標準。大力推動畜禽養殖整治提升,規模以上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扎實推進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示范區建設工作,順利完成各項任務。
五招抓排污口整治工作。對太湖流域163條骨干河道、106個湖泊開展排污口排查整治。印發規范化整治指南,明確各類各級排污口排放標準和整治要求,組織流域各地“一口一策”開展整治。
“五招”成效怎么樣?野生動物來點贊。“一個地方的生態環境好不好,除了水質干不干凈,生物物種是否豐富、生態系統是否平衡也很重要。”近日,無錫市陸生野生動物調查取得終期成果,共記錄到國家重點保護動物66種,占全省分布的157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42%。從空間分布看,大部分保護鳥類分布在環太湖的省級或國家級濕地公園中。這里成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天堂”。
太湖美 美在久久為功
“今年省兩會期間,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參加無錫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更好呈現‘太湖明珠’之美,治理好太湖母親湖,讓無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永遠的太湖明珠。這體現了省委對生態文明建設和太湖治理的高度重視,對無錫高質量發展的高度期許。”人勤春來早,春來人更勤。立春剛過,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與無錫市委、市政府在無錫舉行廳市會商會議。
水興則邦興,水安則民安。“必須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水,像呵護眼睛一樣呵護太湖。”
太湖治理仍處在爬坡過坎、負重前行的關鍵階段。推進太湖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項長期工程。江蘇鐵腕治污成效顯現,但仍需久久為功。如何更好“為太湖增添更多美麗色彩”,唱響新時代的“太湖美”?
2022年10月底,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省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2021—2035年)》,圍繞“控源減污,生態擴容,科學調配,精準防控"的主線,明確了下階段太湖治理的七大重點任務和九大工程。
“到2025年,太湖水質總體穩定保持在地表水IV類及以上,湖泊富營養化程度和藍藻水華暴發強度得到基本控制,力爭在‘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上實現突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太湖水污染防治處負責同志說,江蘇將從強化目標任務考核、推進流域綜合治理、扎實開展應急防控著力。
深化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污染物限值限量管理。充分運用水污染物平衡核算成果,精準提高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到2025年全面實現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質、分類處理。完成太湖流域排污口整治、涉磷企業整治等工作。推進環太湖地區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建設。
嚴格執行《江蘇省太湖藍藻暴發應急預案》,持續提升應急防控能力。加大對藍藻打撈工作處置工作的監督管理,提高藍藻打撈效率,拓寬藻泥資源化利用途徑。強化應急防控,為高水平實現“兩保兩提”夯實基礎。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吳儂軟語唱不盡水清岸綠、美麗宜居的太湖美。大美江蘇,向美而行,湖水碧澄里有幸福綿長。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