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涌的三江水,灌溉著世代浙江寧波人的土地與夢想;蜿蜒的小溪流,滋潤著每一個江南孩童的夢里水鄉。水草萋萋、魚翔淺底,碧水悠悠、柳垂江岸,這幅靈動的美景,如今在寧波越來越常見。

圖為江北新三江口。
寧波市日前曬出了2022年度“甬有碧水”攻堅行動成績單。截至去年底,全市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國控水質優良率均達100%;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96.3%,市控斷面優良率93.6%,超額完成省對市斷面水質考核目標,全市斷面水質創歷史同期最好成績;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歷史最優水平。
“官方+民間” 打通治水“最后一公里”
治水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做好頂層設計,才能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寧波印發《寧波市“甬有碧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部署了生態引調水、截污納管、清潔排放、水質監測考核、數智治水、水生態保護修復、涉水領域綜合執法、水務投融資改革等八大專項行動。在此基礎之上,寧波啟動編制全市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保護專項規劃方案,系統謀劃全市治水工作。圍繞治水短板,各牽頭單位分頭制定細化方案,實施清單化治理,創新涉水生態問題專項巡察、定期主任工作會議等新機制,推動治水工作深層次破冰。
為倒逼全市治水工作“爭先進位”,寧波在全省率先實施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兩級財政拿出“真金白銀”,設立每年超18億元的治水獎懲資金池,覆蓋全市94個市控及以上斷面水質、166條三江一級支流水質和排水管理,進一步加大全社會治水資金投入力度。
治水,有大江大湖,也有支流、小微水體這些“毛細血管”。如何消除各類涉水隱患和問題?
寧波市啟動了“找尋查挖”專項行動,掀起一場找尋查挖涉水問題的“風暴”,全力找短板、尋盲區、查漏洞、挖死角。在行動中,寧波市開展市縣鄉三級涉水問題自查自糾、互查互糾,并通過集中晾曬群眾反映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督促區縣市及時整改。
日前,有群眾投訴反映,余姚市華潤五彩城某餐飲店門前有污水外溢現象,影響周邊環境。收到問題線索后,余姚市治水辦會同鳳山街道、華潤五彩城物業,對問題點位進行核查。經現場檢查發現,被投訴點位為華潤五彩城金街某餐飲店門口的隔油池附近。
“該隔油池未及時清掏,導致管道堵塞,進一步造成污水外溢,未發現有污水直排河道的情況。我們采取了排干污水、鐵桿疏通管道等措施,對沿街店鋪疑似堵塞的污水管道進行疏通、維護和維修。同時,對隔油池、污水井進行清掏、外運。”余姚市治水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一次的整改,讓沿街店鋪的污水管道、隔油池、污水井均完成了一次“腸道疏通”,污水外溢問題得到解決,路面重新恢復整潔。
“集民智、多舉措、聚合力”,通過“官方+民間”聯動“找尋查挖”,寧波織密了涉水問題發現處置網絡和水生態環境防護網絡。據統計,去年全市累計查找各類涉水問題6226個,整改完成率排名浙江省前列。
水生態修復 串起身邊的好風景
從寧波最繁華的天一廣場向西行走,十幾分鐘后拐至鎮明路,一片靜謐撲面而來,這里就是寧波市的文化地標——月湖。目之所及,水光瀲滟,草木蔥蘢,一池湖水倒映著柳條綠樟,碧波蕩漾之下,水草搖晃其中,魚兒在“水下森林”中穿行,一派勃勃生機。岸上,游人踏春,用手機定格碧水春花,月湖水的巨大變化讓每一個人都感到欣喜。
曾經,月湖藻類暴發,局部出現季節性黑臭,部分區域為劣Ⅴ類水體,影響城市景觀和居民生活。如何讓月湖水“活”起來?“蛻變”之路,始于5年前。
“2017年3月,月湖啟動水生態綜合整治,包括清淤及淤泥處置、水質提升與水生態構建、綠化提升、海綿體修復及智能化管理等五大工程,這也是我省首個湖泊治理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寧波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月湖‘水下森林’就是治理工程項目之一,通過在湖底種植沉水植物以及浮葉植物,打造階梯式的“水下森林”,并有針對性地投放螺類及花白鰱等魚苗,重構起一套湖水自然凈化的生態系統。
如今,月湖水質常規指標(氨氮、高錳酸鹽、總磷、溶解氧)已基本穩定在地表水Ⅲ類及以上。
圖為北侖區明月湖。
寧波水生態修復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一批治水精品項目也在2022年驚艷亮相。越來越多的生態美景被碧水環繞,市民走出家門,便能感受到美麗寧波的生態之美。
每天早晨,在寧波海曙區西洋港河畔,總能看到形形色色休閑健身的人,有的打太極拳,有的慢跑,還有的聚在一起跳廣場舞……作為寧波市首批“美麗河湖”,西洋港河、照天港河水系實施了綜合整治提升,還建成10公里生態護岸和8萬平方米綠地公園。
“我們通過嚴格企業治污行為、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強河道綜合治理、加快污水管網建設等措施進行綜合整治,將河湖生態化治理與地域文化相融合,特別是13.5公里的‘舟游古林’水上共富精品環線,串聯西洋港河、照天港河等7條生態河道,將沿線的村和漁業社串珠成鏈。”寧波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截至2022年底,寧波市已創建市級美麗河湖84條(個),其中省級美麗河湖60條(個),累計創建河道長度達842公里。同時,創建省級水美鄉鎮38個,市級美麗河湖片區17個,象山縣北緯 30°“海上兩山”之旅入選浙江省“水之旅”精品路線。
高科技加持 探路全域“數字治水”
搶抓數字化改革的契機,寧波不斷推進科技治水,深化“數字賦能”,實現“治水”變“智水”。
在寧波江北區莊橋街道嚴家河附近,河長費浩棟正安排河道清理人員對河道中的浮萍、水面漂浮物進行處理,并將處理完成后的信息,通過手機小程序端上傳到監管平臺,最終實現了河湖治理數據閉環。
涉水問題的快速處置,歸功于數字“智水”新場景——“北斗+AI遙感”智慧河長監管體系。寧波市江北區現有河道(湖庫)240余條(座),日常巡河工作量大,河湖監管任務繁重。江北區創新利用高分辨率、多時相、多譜段的衛星遙感數據,開展全域河湖遙感巡檢和水質健康評價應用。
在江北區治水辦,記者看到了一份來自浙江北斗河湖巡檢和水質健康“診斷書”。這份報告里面既有江北區河道水質健康評價“一張圖”的呈現,也有對各鄉鎮街道和重點區域的情況分析判斷,此外還有水色異常、河道變遷、河岸固廢、壩基等問題細化羅列,另外每個“問題點位”都附有詳細的前后衛星資料、文字說明及位置信息二維碼,大到沿岸違建、河面壩基,小到河面垃圾,細到氨氮、溶解氧等指標的含量,一目了然。
“有了這些數據的持續積累和智能分析,我們更能發現河道污染根源問題,以便集中人力物力開展更為精準的治理。”江北區治水辦工作人員介紹,獲得平均每月一次的監測報告后,他們會把報告中羅列的問題第一時間發送給各個相關部門,通過掃描報告中的二維碼能獲得準確的涉河問題位置信息。同時,高分辨率衛星影像疊加水質反演專題圖也能輔助各部門開展問題分析,鎖定污染源頭。
“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目前,寧波市已構建了由“AI遙感”、無人機、無人船及237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等構成的立體監測體系,實現河道水環境從“監測、監控”到“預警、診斷、評估、決策”的轉變。
據介紹,2023年,“甬有碧水”攻堅行動將繼續以寧波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目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水環境的滿意度,讓“甬有碧水”品牌深入人心,成為寧波打造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一張“金名片”。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