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川西北的涓涓細流,到川南奔涌的滔滔江水。四川,這個國土面積96.5%皆屬長江流域、貢獻了長江27%水量的省份,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更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2023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兩周年,長江“十年禁漁”步入第三年,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四川作為長江流域的重要省份之一,長江大保護工作亦成為全國兩會期間各方關注的焦點。
扛起“上游擔當”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2022年8月,對宜賓江安長江協助巡護隊隊長周濤來說,是印象深刻的一個月。就在這個月,他和隊友們一起上了央視《新聞聯播》。“我們這些奮戰在長江生態保護一線的人,能被全國人民看到,是一種莫大的鼓舞,更是一種鞭策。”
長江“十年禁漁”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生態環保人投入長江生態保護的一線。“不僅巡護力度加大了,我們還持續開展聯合巡查行動,通過群管和專管相結合的方式,多渠道宣傳,多手段監測,強化長江禁捕管理。”在江安縣農業農村局政策法規股工作人員劉璐眼中,他們的工作成效逐步顯現,變化也一目了然:長江江安段的水更清、岸更綠、魚也更多了。
這些變化,正在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城”之稱的宜賓發生。這里是長江、金沙江、岷江交匯的地方,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調研時了解長江流域生態修復保護的城市。
近年來,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始終貫穿宜賓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大力推進長江、岷江、金沙江生態保護廊道建設,全長192 公里的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74億元,建成生態廊道近80公里,親水節點、休閑驛站、公園15個。長江公園建成開放以來,日均接待市民1萬人以上,高峰期近10萬人。
為切實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開展行動的不僅是宜賓,還有甘孜州。秉持“零容忍”態度,甘孜州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為依托,堅決依法依規重拳查處非法采砂案,懲處非法盜采河道砂石者;首次辦理涉水領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責令違規企業完成生態環境損害修復工程。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鐘承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是長江上游各省(直轄市)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政治責任。近年來,四川省持續完善“一河一法”,陸續出臺沱江、嘉陵江、赤水河等流域保護條例,加快推進岷江立法,為流域治理保護奠定法治保障;同時還與兄弟省(直轄市)合作,擴大流域治理朋友圈,與重慶市聯防聯治,推動瓊江、銅缽河、南溪河達標;與甘肅省、青海省、陜西省協同治理跨界河流,共護上游生態安全。
以釀出美酒的標準保護好長江上游水質 如果你展開一幅長江流域版圖,瞄向四川,你會看到長江出川的最后一道關口——瀘州。因此,瀘州的長江水以什么質量出川,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四川向全國交出了一份怎樣的長江大保護答卷。
那么,瀘州新交的答卷如何?翻閱瀘州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江河水質月報,2023年2月,長江瀘州段水質類別保持為Ⅱ類水質。
川酒甲天下。因酒香而聞名遐邇的瀘州,曾一度陷入酒企規模小、數量多、分布散,釀酒廢水嚴重污染河流水質的境地。
如今瀘州這份成績的取得,背后是直面“痛點”,狠下功夫治污的成果凝結。為了根治釀酒廢水污染難題,瀘州做出了一個選擇:創新廢水處理模式,除規模較大酒類企業自建設施處理外,其余中小企業釀酒廢水,全部集中轉移處理。
大數據平臺、在線監控系統、預處理系統、生化系統等,環環緊扣,科學有序,保證了源頭管控,讓底鍋、晾堂等污水應收盡收。
鐘承林表示:“不僅是瀘州,四川不少地區都在水污染治理上自我加壓。2022年,全省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9.5%、排名居全國第2位,創近20年來最好水平。”
過去一年,四川取得這樣的成績,在鐘承林看來,離不開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直有關部門、市(州)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以能釀出美酒的標準,想方設法保護好長江上游水質’。這是對我們的要求,更是對長江上游水質的期許。如今在流域污染防治方面,我們取得了明顯成效。”鐘承林說。
綠色轉型鋪就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沐浴著暖陽,行走于綿陽市涪城區木龍河沿線吳家鎮(廣福村、鳳凰村、長福村)段,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現代化的先進制造業園區與優美的環境融為一體。
而曾經,木龍河被認定為“黑臭水體”,企業和項目都不愿意來此落地。住在河堤不遠處的鳳凰村村民郭繼洪說,這幾年,政府“關、轉、治”了一大批污染企業,修建了污水管網。現在,木龍河重現水清河秀、推門見綠。
有了生態打底,越來越多的項目、企業、人才蜂擁而至——
如今,位于木龍河的綿陽工業園已集聚惠科光電、富臨精工等制造業企業40家,正在加快建設11個總投資約270億元的重大項目。
一系列重要環境基礎設施的集中投運,大大提升了綿陽工業園的產業項目承載力,擴大了環境容量,為全區乃至全市引進重大工業項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水清岸綠的同時,2022年,綿陽工業園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340億元,占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93.6%,2023年預計突破500億元。
這是四川推進產業提檔升級的一個縮影。
鐘承林告訴記者:“近年來,四川還有越來越多的沿江市(州)正積極優化沿江產業布局,推進沿江產業、臨江企業退江入園,嚴控新建石油化工、造紙、印染等項目上馬,嚴把項目準入關,為長江大保護保駕護航。”
清亮一江水,出川不回頭。保護長江,既是歷史責任,也是時代要求,對四川來說如此,對其他沿江省份亦是如此。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必須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讓黃金水道發揮出綠色效益,讓長江水澤被子孫后代。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