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3月13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42家國家科研機構、知名高校、行業協會、領軍企業和金融機構共同組建的“數字碳中和聯合實驗室”在京正式成立。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司、通信司,生態環境部氣候司的有關負責人,生態環境、城建、交通、冶金、石化、煤炭、紡織、食品、信息通信等領域科研機構、高校、行業協會等組成單位領導專家出席聯合實驗室成立大會。會議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李春紅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魏然主持。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在致辭中指出,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數字化賦能工業綠色低碳發展進行了專項部署。成立聯合實驗室是搶抓機遇的戰略布局,既恰逢其時,又任重道遠。希望聯合實驗室在未來發展中,深入探索數字化賦能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創新應用和協同機制,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指出,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廣泛運用于生產、消費、傳輸、運營、管理、交易等各環節,數字化轉型正成為應用先進技術、優化產業結構、助推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動力。希望數字碳中和聯合實驗室發揮自身體制機制優勢,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支持引導數字技術在“雙碳”重點領域的廣泛應用,為落實我國“雙碳”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祝賀聯合實驗室成立,并指出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工業碳中和路徑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撐,數字技術賦能碳達峰碳中和需從推動數字經濟、挖掘數字技術賦能潛力、摸清數字經濟“碳家底”、建設跨領域協同創新平臺等多方面協同發力。希望聯合實驗室聚焦碳達峰碳中和與數字中國重大戰略需求,不斷完善協同創新大平臺,組織跨學科跨行業大團隊,推動數字技術助力綠色低碳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主任馬鑫介紹了聯合實驗室成立背景、性質和定位、核心任務、組織體系、運行機制、業務方向,并表示在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聯合實驗室將積極建成具有廣泛和深度影響力的創新服務平臺,全力支撐數字中國建設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郵電大學、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北京節能環保中心、萬科公益基金會相關領導在聯合實驗室成立儀式上共同按下手印,見證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
據了解,“數字碳中和聯合實驗室”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發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北京節能環保中心、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學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北京)、南開大學循環經濟與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工業大學智慧環保北京實驗室、碳排放權登記結算(武漢)有限責任公司、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東方通網信科技有限公司等21家共建單位和21家成員單位共同組成。賀克斌院士、王金南院士、王堅院士、廖建新教授等40多位知名專家擔任聯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工作機構設有綜合管理組、技術總體組和10個專業領域組。
下一步,聯合實驗室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匯聚國家行業協會、高校、科研機構、領軍企業等創新主體,構建開放、包容、共享的創新生態,研究數字賦能碳達峰碳中和技術路線,開展協同攻關與創新示范,制定標準引領產業發展,推動數字化與綠色低碳化融合發展,為建設數字中國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