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面波光粼粼,魚翔淺底,堤岸綠意盎然,清風拂面……”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屆世界水日,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沿岸的居民們紛紛點贊南渡江風景。這是近年來海南在改善水環境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3月21日至22日,海南省政協召開八屆二次常委會會議。會議在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后,圍繞創新“六水共治”工程投融資機制進行專題協商議政。
會上,海南省直有關部門、海口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就創新“六水共治”工程投融資機制相關情況作通報和介紹,與會人員進行分組討論和大會發言。
2022年以來,海南舉全省之力,著力在“六水共治”上修復水生態環境下功夫,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好于國家和省級考核目標。目前,該省“六水共治”體制機制已經初步建立,齊抓共管治水初見實效。如何建立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六水共治”工程投融資機制,持續推動“六水共治”成了此次與會人員關注的熱點。
據悉,會前,省政協組成調研組,先后赴全省各市縣開展實地調研、書面調研、網上調研,廣泛了解情況,聽取各方意見建議。
會議期間,政協委員、專家與相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交流協商,共商建立“六水共治”投融資機制良策,匯智匯力推動海南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水治理工作,社會資本參與度有待提升;通過跨行業、跨領域的區域綜合開發,增加社會投資的吸引力;政府應推進村鎮集中供水,提高供水質量,創新收費機制……”省政協委員郭勝蘭經過調研后提出相關建議。
“建議充分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謀劃立項、審批或備案‘六水共治’項目工程;在謀劃、談判、招商、簽訂合同、合同履行的不同階段,地方政府要提前預防和實施合同履行過程中防范法律風險,確保項目實施。”省政協委員王雁磊從法律的角度給出建議。
“有收益是吸引社會資本的必要條件。”省政協委員楊飛認為,各市縣要積極挖掘和統籌本地資源和項目需求,謀劃和整合具有拓展收益、長效收益的“六水共治”項目,為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打好基礎。
多位省政協委員和來自金融系統的專家也在分組討論中,出主意,獻良策。
“各位委員、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是‘及時雨’,對我們做好下一步相關工作很有幫助。”省政府相關負責人和省治水辦、省水務廳、省發改委、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等單位負責人到會聽取意見建議,并與委員協商互動,交流探討。
省水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吸收委員們提出的建議,進一步增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堅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創新“六水共治”工程投融資機制的建議案》,圍繞創新投融資工作機制、扎實做好治水項目策劃、充分發揮財政性資金杠桿作用、用足用好國家金融扶持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積極穩妥推進水價改革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省政協主席李榮燦強調,要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做好政協工作的強大動力和思路舉措。要做好協商議政“后半篇”文章,繼續圍繞“六水共治”投融資難點問題,開展對口協商和民主監督,推進協商成果轉化,全力服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要牢牢把握專門協商機構定位,進一步完善協商民主制度機制,不斷拓寬協商議政渠道,提高協商議政能力,推動協商工作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使專門協商機構“專”出特色、“專”出質量、“專”出水平。
來源:人民政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