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9 日,江蘇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舉行,審議省政府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江蘇省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報告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反饋報告(以下簡稱 " 反饋報告 ")。根據反饋報告,2022 年長江江蘇段干流水質連續第 5 年保持Ⅱ類,主要入江支流水質優Ⅲ比例達 100%,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年度長江警示片披露的 12 項問題全部整改清零。長江兩岸再現水清岸綠、江豚騰躍的喜人景象。
長江江蘇段干流水質連續第 5 年保持Ⅱ類 近年來,江蘇牢牢把握 "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戰略導向,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和《江蘇省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鐵腕治理污染,系統修復生態,全力推動長江大保護和綠色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監測數據顯示,2022 年,長江江蘇段干流水質連續第 5 年保持Ⅱ類,主要入江支流水質優Ⅲ比例達 100%,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長江兩岸再現水清岸綠、江豚騰躍的喜人景象。
護衛大江安瀾,要讓法治長出 " 鋼牙利齒 "。2022 年 8 月至 10 月,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部署,省人大常委會和沿江 8 市聯動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江蘇省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檢查。同年 11 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江蘇省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并開展了專題詢問。
會后,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將審議意見交省政府辦公廳研究處理。審議意見對省政府及有關部門貫徹實施長江保護 " 一法一條例 " 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予以了充分肯定,同時提出了 6 個方面的意見。今年 3 月中旬,省政府辦公廳報送了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反饋報告。
抓好突出問題整改,逐條落實審議意見 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城建委十分重視審議意見落實工作,保持與省發改委、生態環境廳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對接溝通,跟蹤了解落實情況并進行了走訪調研。在此基礎上,于 3 月 14 日召開環資城建委員會全體會議,對反饋報告進行了認真審查。
省政府對省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高度重視,主要領導作出批示,開展專題調研,要求抓好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加強系統保護修復,推動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省政府分管領導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長江保護修復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解決重點問題。省發改委、生態環境廳等部門和單位對照審議意見,逐條梳理研究,采取有效舉措,有力抓好落實。
圍繞水污染防治、岸線整治、化工騰退等開展聯合攻堅 針對審議中提出的 " 完善法定職責落實體系 " 意見,省政府發揮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統籌作用,強化制度設計,壓實部門職責,推動省長江辦、省污染攻堅辦、省河長辦、省化治辦等議事協調機構的協同協作,圍繞水污染防治、岸線整治、化工騰退等開展聯合攻堅。強化長三角區域及沿江地區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的聯防聯控,建立定期會商制度,著力提升跨部門、跨地區執法能力。
健全保障機制,2022 年統籌安排中央水污染防治、長江流域專項、長江江豚保護等資金逾 50 億元。擴大 " 環保貸 ",推出 " 環保擔 ",引導社會資金積極參與長江生態環境治理。
去年累計查處非法捕撈案件 4051 起 針對審議中提出的 " 著力加強相關資源保護 " 意見,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緊盯重點環節,更大力度加強資源保護利用。加強河湖管理,在全國率先編制骨干河道、在冊湖泊保護規劃,累計劃定長江河道管理范圍線 1414 公里。出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管理與保護規范》地方標準,全省 2/3 以上城市水源地完成標準化改造。
嚴格落實長江 " 十年禁漁 " 要求,制定省長江流域禁捕水域網格化管理體系運行管理辦法,劃定禁捕網格單元 1090 個,落實禁捕網格員 1668 名。2022 年全省累計查處非法捕撈案件 4051 起、涉案人員 4091 人,移送司法案件 159 起,禁捕管理秩序平穩有序。
建立了長江入河排污口名錄 比如,針對審議中提出的 " 狠抓污染治理重點工作 " 意見,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更大力度提升治污水平。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累計排查各類排污口 1.6 萬個,建立長江入河排污口名錄。
出臺《加快推進污水處理能力建設 全面提升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的實施意見》,按照每年 5% 的比例穩步提升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2022 年全省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 66.75 萬噸,新改建污水管網 1910 公里。
長江江蘇段江豚數量明顯增長 針對審議中提出的 " 切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 " 意見,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強化系統思維,更大力度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大力推進岸線集約利用和沿江空間優化,嚴格落實國家《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長江江蘇段生態岸線占比提高到 64.1%。打好沿江河湖生態功能修復主動戰,創新開展 " 生態島 " 實驗區建設,長江沿線建成 25 個生態安全緩沖區。
分批分類推進岸線整治,2017——2022 年全省累計退出長江生產岸線 81 公里,岸線利用強度降至 35.9%,生態岸線占比提高到 64.1%。強化長江江豚保護和監測,率先啟動長江江豚科學考察,根據農業農村部 2022 年全流域考察結果,長江江蘇段江豚數量明顯增長。
全省去年關閉退出低質低效化工企業 211 家 針對審議中提出的 " 加快推進綠色轉型發展 " 意見,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堅持生態優先,更大力度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印發《江蘇省 " 十四五 " 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實施方案》,依法依規推進落后產能關停退出。持續推進化工產業整治提升,2022 年全省關閉退出低質低效化工企業 211 家,對沿江一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分類推進整治提升。
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指導省內 "1+14" 個試點地區因地制宜開展創新探索,在生態產品總值核算、綠色金融創新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案例。
清理一批涉及長江流域保護的省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 針對審議中提出的 " 修改完善相關法規 " 意見,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強化依法治江,積極推動修改《江蘇省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組織開展前期調研論證工作。清理涉及長江流域保護的省政府規章 4 件、規范性文件 8 件,嚴格規范涉及長江流域保護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執法活動,進一步健全長江保護法規制度。
來源: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