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新國標《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將正式實施,這對我國傳統水務系統的建設和運維提出了更高要求,業內人士認為,新國標將驅動水務系統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智慧水務建設將呈現出穩定增長趨勢。
新國標推動智慧水務成為必然趨勢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對全面保障飲用水源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自2023年4月1日起,新國標《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將正式實施,內容涵蓋飲用水供水全過程,進一步加強了從源頭到龍頭的供水全流程管控。
針對當前城市供水輸配系統面臨的諸多挑戰,智慧水務將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智慧水務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務系統進行深度融合,大幅提升水務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并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實現水務行業監控智能化、管理精細化、決策智慧化以及服務便捷化,助力水務行業管理更加高效、運營更加科學、服務更加優質。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軍近日在“第十一屆中國水業院士專家論壇”上表示,城市供水系統應加強智慧化管控,要建設智慧水務系統,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控和智能化調控,實現節能、防漏、保質。
在業內人士看來,智慧水務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城市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科技水平快速發展以及水務公司自身發展需要,當前我國智慧水務建設正呈現出穩定增長趨勢,建設規模也在穩步擴大。
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楊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自2019年上市后,智慧水務逐漸成為主營業務之一,營收占比在最近三年大幅提升。目前全國縣級以上水務企業有3000多家,普遍存在著智能化改造和建設需求,而且這兩年市場上逐漸呈現出新的趨勢,即訂單金額在升高,大額訂單越來越多。
當前我國水務系統智能化建設仍遠遠落后于電網、燃氣系統,水資源短缺的現狀+水質安全要求+水系統精細化要求使得水務企業必須運用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和精細化監管。
深圳市環境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金松認為,從國家政策引導、行業發展規劃、數字技術融合應用與創新轉型新動能、“互聯網+水務”推動與水務行業產業結構變革等多方面來看,當前階段都是水務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機遇期。同時也應看到,水務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仍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制定頂層規劃,統籌發展。
縮小城鄉飲用水水質標準差距 農村市場將催生增量商機 近年來我國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人民群眾對提升飲用水質量的需求也日益強烈。加強農村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也是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進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開展水質提升專項行動。《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也提出,縮小城鄉飲用水水質標準差距。
“新國標對農村飲用水市場影響巨大。”楊峰表示,農村用水基礎相對較差,根據相關政策要求,未來要和城市用水達到同樣的標準,在此形勢下必須通過加大投資來縮小差距,這將給水務服務企業帶來廣闊商機,預計今明兩年內就會呈現很大的增量。從今年二月份之后能明顯感受到,一些農村水務項目開始按照新國標要求進行改造,這種趨勢目前在水廠方面已經表現出來。
專家認為,我國水務行業持續發展,城鎮化進程推動水務行業在需求端持續擴容,水務行業產能有所增長。節水提效和加大城鎮污水建設等政策的出臺,為供水行業提標改造和城鎮污水處理擴產提供了發展空間。
農村供水更多的關注點在于保證水質、水量、水壓、運維收費等方面。針對農村供水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威派格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水源地到水龍頭的全流程解決方案,能夠助解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農村用水市場是可見的商機,威派格的市場機遇也在這里,公司預計每年將會有一百多億的市場空間。”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浴陽表示,隨著新國標的實施,農村飲用水市場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工藝上的升級,二是新國標提出要求后具體如何來實現,比如從出廠水到農村飲用水要達標,其技術領域和城市用水并不完全一樣,因此會是個持續改進過程。而且根據相關要求,農村水務還要實現數字孿生,城市智慧水務的一些功能要提前在農村智慧水務上實現,這些都將為農村智慧水務建設帶來機遇。
深化工業互聯網應用 賦能智慧水務發展 工業互聯網作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基礎設施、新型應用模式和全新工業生態,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專家看來,通過深化工業互聯網應用,將能夠更好地賦能智慧水務發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所長李海花表示,當前智慧水務領域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裝備本身智能化,二是智能裝備疊加軟件形成一體化解決方案,三是數據分析和互聯催生新服務模式。水廠供水以及管網、小區二次供水等往往涉及很多不同環節和主體,大家都希望通過數據化的采集平臺來賦能水的智慧化管理以及管網管理,打造大的運營體系覆蓋水源、水廠、管網、用戶,協同推進數字化轉型,實施智慧化運營變得至關重要。
“圍繞水的各個行業都可以發揮工業互聯網各個要素網絡作用,來服務智能化水務管理,包括數字化賦能,這將涉及技術創新、裝備創新、產業組織模式變革。”李海花表示。
目前國內水務行業許多廠商都在推廣各自不同的智慧水務產品和服務,有的專門做水廠自控,有的做調度管理,有的做營業收費軟件,有的做地理信息系統(GIS)等,但都相對較為獨立,缺少系統性和一體化管理。
威派格近年來在水務行業主推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智慧水務建設。楊峰表示,水務企業普遍面臨數據不能打通、業務無法協同、數據資產具有沉淀成本沒有創造價值,“無平臺、不智慧”成為業界共識。威派格通過打造“威愛”工業互聯網智慧水務平臺,將協助水務企業打通設施底層、網絡層及信息化層的數據孤島,激活數據資產,更好支撐水務業務創新和管理創新。
針對當前國內一體化智慧水務應用現狀,吳浴陽認為,目前行業仍處于初級階段,許多客戶對集成性智慧水務理念并不清楚,標準的建立也需要有個過程。智慧水務建設是復雜的工程建設,它涵蓋多場景水系統技術、行業專業管理、具體場景ICOT系統整合能力。它既需要建設企業自身專業能力的培養和系統集成能力的塑造,也需要積極引入水務行業以外優秀企業共同參與,這樣才能真正塑造起務實解決行業難題的能力,唯有塑造起智慧水務建設的生態圈才能推動智慧水務發展。
來源: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