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河排污口“上連污染源、下通水生態環境”,是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節點。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排污口監督管理,準確把握主要入河排污口水質狀況,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相關工作要求,市生態環境局全力推進我市入河排污口監管工作。
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不缺不漏”的要求,結合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市生態環境局于2022年7月先行啟動水磨河(老龍河)、黑溝河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聯合市水務、城管、建設等相關部門對水磨河(老龍河)、黑溝河流域干流及支流排污口的現狀開展拉網式排查。截至目前,已完成硫磺溝河、八道灣河、蘆草溝河、水磨河上中游、堿溝、紅溝、黑溝河等主要河段入河排污口聯合排查工作。根據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關于自治區明確入河(湖)排污口設置審核范圍的通知》中關于加強監測監管的工作要求,將全市已建成確需保留的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其他入河排污口納入年度監測計劃。根據每季度開展一次入河排污口監測工作的要求,3月21日,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監測站開展了黑溝河沿線10個入河排污口第一季度水質采樣監測工作,為入河排污口監管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撐,為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提升河流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夯實基礎。
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按照《關于印發烏魯木齊市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工作部署繼續推進其他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同時,根據排查情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研究確定具體排查整治方案,細化工作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加快推進排污口設置和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責任明晰、設置合理、管理規范的長效監督管理機制,實現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動態管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設置審批備案、日常監督管理等信息,加強數據共享,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確保入河排污口“看得見、可測量、有監控”,推進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來源:烏魯木齊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