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地處淮河水系中游、沂沭泗水系下游,地理位置和水資源稟賦具有區域代表性,開展再生水利用配置工作,不僅在江蘇有典型性,亦可對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地區提供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試點案例。2022年,市水利局緊緊圍繞建設“江蘇生態大公園”的發展定位,推動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強化頂層設計,健全一體推進的工作機制。宿遷市堅持高位推動、加強統籌協調,一體推進試點工作。堅持高位謀劃。邀請相關專家多次指導把關編制方案,經省級相關部門批復同意實施。為推動試點工作,我市出臺工作實施方案,2022年,市政府辦公室正式印發《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宿遷市中心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宿政辦發〔2022〕70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堅持高位統籌。建立政府主導、水利部門抓總、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推進體制,明確職責分工,強化指導、協調以及監督作用,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再生水利用配置工作領導小組,構建“市級部門+地區”聯動推進機制。堅持高位推動。堅持督查督辦一盤棋布局、一體化推進,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建立“辦公室牽頭抓總、部門執行落實”的督辦工作體系,確保督辦工作的權威性。
強化督查推動,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落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考核監督機制,建立試點工作目標責任制,編排試點期試點任務清單及年度實施計劃,明確工作內容、完成時限、責任單位。同時將完成情況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內容。推動項目建設。要求各地各部門按照《實施方案》的總體要求,出臺本地區、本部門推進再生水利用配置的實施方案,分解年度實施計劃,按照2023年中期評估和2025年終期評估節點,明確任務完成時序,推進項目建設實施。市水利局定期開展工作督查,推動項目落地,2022年,開展張家港宿豫工業園區再生水廠等重點項目建設,成效初顯。推動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相互融合、相互支撐。在中心城市西南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中,建設再生水配水管網,推動項目融合。完善相關制度。結合宿遷市再生水利用方向和特點,編制《再生水分類處理技術指南》等6項技術標準,建立健全再生水計量、監測、考核、獎懲、價格等配套制度。建立“企業—用戶”協商定價機制,通過資金補助等方式,對再生水利用給予激勵和支持。
強化創新引領,探索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秉承“節水就是治污、節水就是減排”理念,積極發揮再生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優化水資源整體配置結構的載體作用,促進降碳增效。探索生態環境質量修復新路徑。變污水處理的終點為水循環利用的起點,通過“再生水補水—水質生態改善—自然景觀河道”的創新組合,將凈化后的再生水重新補充到城市河道,有計劃、可調節、持續性地補充到城市景觀水體,實現城市河道水質提升和水生態自然修復,年內再生水用于河道生態補水2400萬立方米。探索再生水管家服務新路徑。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在加強基礎管網優化配置的同時,創新再生水“一戶一策”管家應用模式,從管網連接、水量分配、水質監測、工藝協同等方面,為用水戶量身定做再生水取用方案,突出信息化技術集成,提供低成本、易推廣個性化服務,讓用水戶取得便利、用得放心,發揮水資源最大效益。
“2022年,宿遷市作為南水北調東線代表城市,列為國家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為國家首批、全省唯一地級市。通過再生水回用時空調度,實現全市水資源高效利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再生水補充到河網后,作為工業水廠取水水源再次被利用,置換地下水、地表水、自來水,實現COD減排量1.09萬噸/年、氨氮減排量0.16萬噸/年。通過試點期內再生水利用配置,置換出常規水資源可以支撐地區生產總值年增量約12億元。”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陸毅介紹。
來源:宿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