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出“導向型、示范型、底線型”重點工程七類84項
連日來,通州在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中動作頻頻:生態環境部門精心制定全區地表水工業特征污染物專項整治方案,組織執法人員開展溯源排查;加快推進東沙污水處理廠擴建步伐;針對明德路橋斷面水質達標態勢,明確提出了“規范工程施工、推進工程治污、優化引排路線、強化監測預警”四條路徑,持續改善全區水質。
近年來,為提速水污染防治工程項目建設,通州生態環境局排出了“導向型、示范型、底線型”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七大類84項,投入約7.5億元,定期調度,推動項目早實施早見效,持續改善全區水質。
通州引導水利、住建、農業等部門將治理項目向不穩定斷面、短板區域靠攏,緊扣勇敢大橋、孫窯大橋等不穩定斷面安排減排量大、對水質改善有直接和明顯作用的項目,實施“導向型”治理項目45個。目前,勇敢大橋上游,平潮鎮任口村農田退水治理項目已完成總工程的60%;孫窯大橋流域,十總鎮、石港鎮抓緊利用冬春季枯水期有利條件對淤塞河道、支流支浜開展生態清淤,削減內源污染。城市區域,2個片區約6.81平方公里的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治理任務有條不紊開展;鄉鎮區域,“四鎮五廠”污水處理站系統化整治提升工程正在精心編制設計方案。
同時,積極鼓勵企業實施提標改造,提高工程治理項目污染減排效能,將環保投資大、治理水平高的項目納入重點減排工程,對符合環保資金支持的項目類型,提前介入、主動幫助申報資金補助。益民水處理有限公司二期擴建工程和東沙污水處理廠二期改擴建工程已進場施工,有效緩解通州主城區及開沙島污水處理壓力;通呂運河(通州段)啟動新一輪兩岸整治提升工程,守好河流生態屏障,構建生態綠色廊道;平五片區區域治水合理布局控導,暢通水系為跨區治水創建典范。
此外,全面梳理今年以來上級交辦的涉水問題,嚴格問題支流、問題企業治理改造標準,實施措施既要“治標”更要“治本”。川姜、先鋒等南部鄉鎮聚焦黑臭河道治理,圍繞川姜鎮志南北橫河組織清淤護岸整坡綠化;通過打好新建管網、疏浚河道、治理園區“組合拳”,先鋒街道秦蘭壩豎河水質得到明顯改觀;全面啟動水產養殖面積200畝以下規模池塘生態化改造工作,5月底前完成21家近2900畝改造任務,實現全區池塘養殖尾水治理水平整體提升。
截至3月底,全區84項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正按時間節點開足馬力推進,已完成26項、在建40項。今年1-3月,全區15個市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率為100%,國考勇敢大橋、貨隆大橋等重點國省考斷面穩定達Ⅲ類標準,支流支浜水質明顯好轉。
來源:南通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