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河野鴨出沒處,有人在拍婚紗照;馬家河的河面白鷺翩翩,河岸三兩孩童正追逐打鬧。初夏時節,記者走近湖北省十堰市主城區神定河、泗河流域,但見河道兩岸綠意盎然,美景如畫,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畫面徐徐展開。
鳥類是生態環境質量的“風向標”。據十堰市觀鳥資深人士、東風二十二小學教師劉洪軍介紹,近年來,隨著十堰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各種珍稀鳥類在十堰頻頻現身!
目前,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在丹江河流域自由飛翔;黃龍灘濕地已成為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鴛鴦的集中越冬地;丹江口紅石坎濕地及鄖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也成為大天鵝棲息越冬的好地方。
有關監測數據顯示,丹江口水庫水質長期穩定保持Ⅱ類,全市27個省控以上考核斷面有26個達到優良,占比96.3%。
全力治污水:消除黑臭水體
記者日前在十堰市神定河支流——百二河三堰段看到,河道及兩岸河水潺潺,綠地如茵,不少市民在此散步健身,游玩賞景,打卡拍照。
“過去我們掩鼻而過,靠近河邊的窗戶一天到晚不敢開。”家居百二河河道邊的王先生感慨地說,“現在百二河成了我們的家門口小公園,每天早晚順著河道邊遛遛彎,很是愜意。”
記者了解到,神定河、泗河、犟河、官山河、劍河曾是十堰城區“五條”內源納污河,在2012年以前均屬于劣Ⅴ類水體。
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啟動后,十堰市累計自籌資金30多億元,全力推進“五河”治理,通過實施截污工程、清污工程、減污工程、控污工程、治污工程、管污工程等“六大系統工程”,構建前端“正本清源”、中端“休養生息”、末端“嚴防死守”的治理體系。
在實際整治過程中,十堰累計清除污泥和垃圾561萬噸,整治排污口590個,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成生態跌水壩16座,建設生態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網1600多公里;落實“十年禁漁”政策,清理丹江口庫區網箱18.6萬只、圍欄養殖21.9萬畝。
問題顯于水上,根源卻在岸上。為治理岸上污染,十堰先后關閉轉產規模以上企業560家,拒批不符合環保政策的項目145個,關閉規模化養殖場134家。
十堰先后建成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117座,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43座,引進碧水源集團、北京排水集團等一批治污先進企業,推行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管理運營一體化模式,每年安排財政專項運維經費近4億元,托管運營全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
經大刀闊斧治理,十堰五河水質明顯改善,城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其中官山河、犟河、劍河持續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以上水質標準,泗河水質達到Ⅲ類,神定河水質達到Ⅳ類。
全力涵清水:構建綠色屏障
“十堰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劃入生態紅線,納入紅線保護。”十堰市有關負責人拿著地圖介紹說,這足見十堰“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的堅強決心。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十堰全市建立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41個,面積為3825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16.2%,劃定市域生態紅線7721.26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32.72%。
十堰大力開展精準滅荒、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治理、裸露山體生態修復,重點實施漢江流域造林綠化美化示范工程,全面復綠漢江干線取締非法碼頭岸線,累計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70.7萬畝、植樹造林321.6萬畝、退耕還林271.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13.49平方千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73.86%。
開展生態創建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堰全市創成生態鄉鎮153個、生態村1638個;全市1578個行政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整治覆蓋率達87.3%。十堰市榮獲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等稱號;鄖陽區、竹溪縣、鄖西縣創成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丹江口市、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創成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其他5個縣(市、區)創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
此外,十堰分門別類完成258座“小水電”清理整改任務,其中有32座小水電停產退出,206座“小水電”核定生態下泄流量,安裝生態放流監測設施186個。
十堰還建立生態環境與公檢法司聯席會議制度,近年來司法機關辦理涉水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1件、涉嫌水污染犯罪案件7件,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50多件,推動解決涉水問題160余項。
全力管好水:推動流域考核
十堰境內大小河流眾多,直接入庫的漢江一級支流有堵河、金錢河、東河、天河、曲遠河、神定河、淘谷河、泗河、劍河、官山河、浪河等11條。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北方的“大水井”,十堰水環境保護壓力大、責任重。如何全力管好水,近年來,十堰探索將斷面水質考核由縣域擴展至鄉鎮,以推動全市全流域精細化考核管理。
2022年3月,十堰以堵河流域為試點,開展跨界水環境質量考核,將堵河以縣域分區段,通過分析對比縣域邊界出入境斷面水質變化情況,進一步厘清屬地政府責任。
2022年6月初,十堰開始全面實施縣域跨界水質考核,涵蓋10個縣(市、區),考核指標包括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3個,全市有28個斷面納入其中。
2022年6月底,十堰各縣市區相繼啟動跨鄉鎮水質考核,全市119個鄉鎮均設置一個考核斷面,各個斷面水質變化情況作為對各鄉鎮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
至此,十堰在省內率先完成涵蓋國家、省、市、縣(市、區)四級的水流域環境質量聯考體系。其中,縣域及鄉鎮跨界水質情況考核完全由十堰市實施。
十堰每年還歸集3300萬元,用于全市水環境質量橫向生態補償,考核優良的進行獎勵,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限批;十堰還出臺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實施辦法,鼓勵公眾參與監督,讓污染行為無處遁形。
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藍勁松說,考核排名只是手段,根本目的還是預警。通過情況通報,督導各縣市區及鄉鎮對水質出現波動的斷面及時開展排查、診斷和治理,確保水質穩定。
十堰通過強有力的考核,推進各斷面水質穩定達標,監測結果顯示:2022年十堰國控、省控、縣域跨界斷面、跨鄉鎮考核斷面水質年度達標率均為100%。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