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顯示,2021年昭通水環境質量名列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第29名;2022年位列第17名,是云南省唯一進入前30名的州(市);2023年一季度跨入前10行列,位列第9名,實現了“三連升”。
深化改革創新強內力,打好“智慧治水牌”。昭通市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河(湖)長制領導小組,設立市級河長制總督察、副總督察,落實督察推動制度。全市四級河(湖)長達3220人,近年來各級河(湖)長累計巡河巡庫43萬余次。在全省創新推出“一個U盤下達河長令”,編制完成“一河一策”“一河一檔”,通過“河長通”巡河App等,打造治水“智慧大腦”。完成由市級領導擔任河長的14條(座)河(庫)“一河(庫)一策”滾動修編,完成白水江、橫江、灑漁河、牛欄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編制。昭通市生態環境局建成“互聯網+數字環保”系統,全市有23家水環境重點排污單位接入在線監控系統,“環保電子警察”可全天候盯牢企業排污口,實現污染源檔案、執法數據動態管理。
堅持統籌推進增動力,打好“精準治水牌”。昭通市以赤水河、金沙江、昭魯河、漁洞水庫等流域系統治理為重點,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推動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建成城市(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17座、排水管網2075.54公里,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8.4%;建成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82座,覆蓋鄉(鎮)77個,覆蓋率為55.38%;建成配套管網597.55公里,集中處理率達38.44%。初步探索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資源化利用6種模式,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8.38%。“一站一策”整治中小水電站共計324座;果斷拆除赤水河流域17座小水電站并完成生態修復。累計治理石漠化面積118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5408.73平方公里。實施昭魯城市河網生態補水工程,補水7000萬立方米。
構建共護格局提效力,打好“系統治水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一線調研督導,為碧水保衛戰把脈開方;市四套班子領導深入現場幫助解決難題;市級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匯報爭取、幫扶指導;各縣(市、區)狠抓貫徹落實;制定了《打好碧水保衛戰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在赤水河流域先后實施“九大攻堅行動”“六大行動”。昭陽城區東門小河、利濟河、禿尾河3條黑臭水體河流得到有效治理,昔日“垃圾河”“黑臭河”蛻變成“生態河”“景觀河”。全市50個地表水斷面達標率為96%,其中14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
來源:昭通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