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保山市委、市政府全力推進東河流域水環境污染問題整改。東河發源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東北部,隆陽區境內全長95.4公里,流域面積1481平方公里,被稱為保山的“母親河”。2021年4月,《云南省保山市治污不力“母親河”東河淪為納污河》典型案例曝光了東河流域水污染問題。此后,保山市成立了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東河污染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保山市東河流域水污染問題整改目標任務總體方案》,提出6個方面42條治理措施,舉全市之力推動東河水環境污染治理工作。
制定《保山東河壩區段空間管控規劃》,按照“拆除、減量、限制、管控”原則,對東河壩區段及東河兩側200米范圍、一級支流、匯入東河的重要水源地及水域實行分類分區分段管控,逐步消除“亂建亂占”問題;制定《東河流域水系統生態修復方案》,以東河干流及兩側控制范圍為主線,構筑三級生態廊道,劃分四段管控空間,嚴控建設活動,分區分段分批騰退建設用地,并逐步開展海綿化改造,豐富區域內生態環境,著力構建東河兩岸“人退綠進”格局;制定《東河流域畜禽養殖分區分段分步驟管控實施方案》,對東河流域畜禽養殖活動進行管控,東河干流兩側各50米范圍內禁止畜禽養殖,50-100米禁止大戶和規模養殖,東河干流上游段兩側100-500米范圍禁止規模養殖,東河一級支流兩側50米范圍內禁止規模養殖,不符合要求的現存養殖活動按計劃逐步退出。
保山市對中心城區56條市政道路實施中心城市排水系統改造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工程,目前已完成管道鋪設47.05公里,完成率99.5%;對227個城中村及老舊小區實施污水管網提升工程,共設計主支管186.6公里,完成168.9公里,完成率90.5%。同時,完成209家單位552個辦公區和260個住宿區院內雨污分流改造,并同步推進鎮村生活污水處理,對311個自然村實施農村污水收集處理項目,目前已完成963.51公里,完工率96.1%;對78774戶農戶實施“四水”同收,已完成69098戶,完成率87.7%。“實施了‘四水同收’項目之后,生活污水被統一收集,不再像以前那樣直接排放到東河。”保山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到。
2021年4月以來,保山市先后完成東河干流30條一級支流、33條二級支流、3條三級支流、7條城市河道及城市管道清淤工作。“保山中心城市大柱山供水工程項目總投資8.52億元,從2022年11月起,已開始向東河補水,目前日補水量為4萬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東河的水環境質量。”保山大柱山供水工程項目工作人員介紹到。
保山市結合東河流域農業發展實際,打造綠色農業發展示范點,示范帶動綠色農業發展,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圍繞化肥農藥減量、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等重點工作,對東河流域13個鄉鎮的部分村(社區)開展單位掛村行動,動員廣大科技人員入村入戶、定點指導,推動東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整改工作落實落細,取得成效。
目前,101戶不符合選址要求需關停或搬遷的畜禽養殖戶及3668戶糞污收集處理設施不配套戶、7844戶不規范戶全面完成整改,154戶水產養殖戶完成尾水綜合治理。
為鞏固東河治理成效,保山市在東河流域設置了32個水質監測點位,實行一月一監測,及時分析研判水質變化情況。同時,組建專業隊伍,對東河流域企業開展監管執法892次,查處環境違法案件51件。壓實河長責任,累計巡河1.93萬次,整改環境問題507個,切實推動河長制從“有名有實”向“有能有效”轉變,并同步推進村莊清潔行動,清理東河流域農村生活垃圾、農業生產廢棄物等30余萬噸。
下一步,保山市將不折不扣抓好東河治理,加快實現由“東河之問”到“東河之治”再到“東河之美”的目標,促進東河水環境治理成效向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轉變,還人民群眾一條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靚麗東河。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