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深涌流域珠吉路—廣園快速跨線橋旁的深涌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現場,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是來自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結縣基層骨干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班的學員。為更加全面地了解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定結縣生態環境保護,培訓班將治水成效明顯的深涌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作為參觀調研案例。

高效率建設,支撐黑臭水體整治
在珠吉路—廣園快速跨線高架橋旁,各種治水設備在忙碌運轉著,5個巨大的鐵罐一字排開,黑臭的城市生活污水經過這些設備和生物一體化處理浦罐的處理之后,化成涓涓清流,成為風水涌的生態補水。這是由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的全資公司——廣州華科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科環保”)建設運營的一體化污水處理項目,是廣州市天河區深涌流域水污染治理系統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單元。
深涌水系縱橫交錯、錯綜復雜,曾經是廣州市水污染形勢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2019年初,為配合廣州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工作,消除天河區深涌的水體黑臭,同時解決大沙地污水處理廠現狀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天河區水務局決定建設天河區深涌流域一體化污水處理廠,最后由華科公司承擔建設運營。
“當時深涌流域截污還不徹底,截污管網還未完善,下游污水溢流直排情況比較嚴重,負責片區污水處理的大沙地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要在短時間內改善水質狀況,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是首選。”華科環保副總經理易新貴告訴本報記者,截污工作需要時間,污水處理廠擴容更不是一蹴而就,一體化設施建設周期短,僅3個月就可以完成安裝運行,可以短時間內實現對污水有效處理,極大的改善本區域河涌黑臭狀況。
節約用地是本項目處理工藝的重要亮點。易新貴介紹說,天河區屬于中心城區,土地資源緊缺,一體化設備高度集成,占地面積小,非常適合城市中的污水處理需求,“這里是高架橋旁,原來是用來停放城管功能用車,用來做一體化污水處理廠,大大節約了用地成本,也避免了選址難題。”
一體化工程建成投產后,沒有截流的污水得到有效處理,將大大減少污染物直接排入深涌,有效改善了深涌的水體黑臭,緩解大沙地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和深涌下游污水溢流直排情況嚴重等現象,為天河區深涌流域黑臭水體治理實現“長制久清”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這水真清啊。”站在風水涌旁,看著處理后排出的尾水,前來參觀的培訓班學員們紛紛發出感慨。“以前沒有上設施之前,河水黑臭難聞,現在清澈可見,變化非常明顯。”易新貴表示,工程的建設和運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天河區相關領導表示,深涌流域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具有較強的水質凈化和生態補水功能,對持續改善深涌流域河涌特別是中支涌、風水涌水質起到至關重要作用。而且與今年3月31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廣州市污水系統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到的,“污水收集處理貫徹分散處理、就地利用的低碳循環原則,推進污水處理資源化利用及城市河道生態治水”理念高度契合。
高標準運行,實現河涌“長制久清”
年年初,深涌一體化項目到達服務期限。此前,按照《廣州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廣州市一體化污水處理服務項目退出工作指引的通知》的部署,廣州市已陸續退出一批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然而,華科環保在嚴苛的標準要求之下,實現項目延期運營。“這與我們堅持項目高標準建設和高質量運營理念密不可分。”易新貴介紹說。
在設計上,項目按照廣州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標準,采用“格柵井+沉砂池+SBR 高效生物反應器+濾布濾池+清水池+消毒”的污水處理工藝,建成設計規模為15000立方米/日,最大處理能力可達25000立方米/日,能夠有效應對水量的波動情況,確保污水處理設施安全運行,保證突發情況下污水也能夠得到有效處理。而且項目安裝先進的污泥真空干化設施,可以將產生的污泥處理到含水率40%以下。
“我們自主研發一體化運營管理系統,針對運營過程發生的突發情況進行一系列進行技術改造。”易新貴表示,由于截污不完善,來水中污染物的成分不時會產生變化,華科環保貫徹《規劃》提出污水處理要“強韌性、優品質、重監管”要求,對運營管理系統進行優化設計,系統能自動分析來水水質,自動調整加藥比例等,確保達標處理。“而且我們通過長時間運行分析,也找到來水變化規律,能夠及時調整處理方案,實現污水處理穩定性好,抗沖擊能力強。”
華科環保鐘桂超主任告訴記者,項目建成投產以來,連續運營3年多,月均污水處理量約59.2萬立方米,日均污水處理量約為1.97萬立方米,日處理高峰值可達2.5萬立方米。根據第三方檢測結果顯示,出水水質遠超過合同要求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標準B標準,部分指標達到地表水III類水質標準。
據介紹,按照廣州市政府要求,天河區2023年年底前將全面完成所有排水單元達標建設及合流渠箱分流改造,其中深涌流域排水單元為820個及12條合流渠箱,雨污分流任務繁重。項目可降低渠箱改造過程中,局部污水管網滿管現象頻發,深涌流域污水溢流的風險;在納污范圍內雨污分流改造期間,尤其是在大沙地污水廠維修保養時,還可作為應急設備作用,與大沙地污水處理廠形成合力,有效舒緩污水管網壓力,做到污水“應收盡收,達標處理”,鞏固保障黑臭水體治理成效。
高質量補水,營造嶺南水系風情
“十四五”期間,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在水環境改善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水生態保護修復,讓群眾擁有更多生態環境獲得感和幸福感。
“項目的投運和延期運營,也為我區深涌流域達到‘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廣州市天河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保證河涌的生態流量要求,天河東片區的河涌一直采用珠江河水進行補水,為響應國家要求,充分利用再生資源,天河區水務局去年開始利用大觀污水廠的尾水對天河東片區的河涌進行補水,但由于目前大觀污水處理廠的量有限,補水工程覆蓋范圍小,急需增加別的補水渠道。
深涌一體化設施尾水恰好可作為天河區補水系統的組成部分,能持續向中支涌、左支涌上游和吉山涌等河涌進行補水,穩定保障上述河涌生態流量的最低要求,擴大天河區補水系統的服務范圍,改善深涌流域無水源的河涌干枯狀況,恢復河涌自凈能力,水生態環境將持續改善,歷史悠久的嶺南“乞巧水街”雛形初現,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營造嶺南水鄉風情,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人水和諧”。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