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在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陳崢表示,“十四五”以來,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科學、系統、精準治污,不斷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扎實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污染治理。
《陜西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陜西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2021—2025年)實施方案》陸續出臺,全省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實施方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整縣推進”試點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制定印發。
此外,陜西深入開展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第一批遴選了麟游、涇陽、三原、富平、平利、留壩等6個縣納入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整縣推進”試點縣;將482家企業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或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排污單位,累計完成3178項隱患問題整改;組織開展72個國考地下水監測點位水質及周邊環境狀況調查評估,西安、寶雞、咸陽等7個設區市已全面啟動調查和劃定工作,已完成全省23個化工產業聚集區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完成渭河流域10個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狀況調查。
截至目前,陜西省土壤、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地下水國控區域點位V類水比例保持在17.4%以下,新增完成1424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5%,累計完成117個農村黑臭水體整治,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陜西省將強化農用地土壤污染源排查治理和安全利用。聚焦受污染耕地重點區域,全面排查重點地區農用地鎘等重金屬污染源,推動重點地區進一步明確目標,分階段治理,配合農業農村部門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開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現場調研評估,持續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成效。
強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頭管控。陜西將持續完善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排污單位名錄,推動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排污單位落實相關法定義務,持續開展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回頭看”和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工作,指導化工園區等重點污染源開展地下水污染分類管理,開展垃圾填埋場周邊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持續推進咸陽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
強化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和土壤污染管控。陜西將以用途變更為“一住兩公”地塊為重點,加強部門聯合監管,依法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風險評估,堅決禁止違規開發利用,有效保障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加強關閉搬遷企業地塊環境管理,依法開展土壤風險管控與修復,按計劃組織實施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探索在產企業邊生產邊管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風險模式,積極推進渭南市(潼關縣)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
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陜西將鼓勵建立縣(市、區)政府主導、法人主體建設運維、部門監管、村民參與的農村污水治理機制,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和技術,合理選擇資源化利用、納入城鎮污水管網、相對集中或集中式處理等模式,進一步加強與農村改廁有效銜接。農村污水治理后要基本實現“三不到”,即看不到污水橫流,無污水直排環境水體;聞不到臭味,不在公共空間或房前屋后形成黑臭水體、臭水溝、臭水坑等;聽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為群眾認可。
整治農村黑臭水體。陜西將加強排查核查,探索開展農村黑臭水體遙感識別,對新發現的農村黑臭水體及時納入監管清單,實行長期動態管理。針對黑臭水體問題成因,以控源截污為根本,綜合采取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體凈化等措施開展整治,常態化開展已完成整治的農村黑臭水體效果評估,確保水質達標和村民滿意度要求。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