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記者在衡水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獲悉,今年以來,該市聚焦水生態治理、水生態保護等重點任務,堅持做好河湖污染防治,不斷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全市水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1-6月份,13個國省考斷面水質穩中向好,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達到11個,連續4個月在全省水環境質量排名中位列前三。
今年以來,衡水市加大衡水湖生態補水力度,保障衡水湖水資源充足,共為衡水湖引水3500萬立方米。為達到“凈水入湖”目標,該市建立引水沿線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加強引水沿線水質監測及環境隱患排查工作,并封堵取締引水河渠兩側各類污水排放口,確保衡水湖引水水質達標。持續落實市、縣重點河湖斷面巡查巡視工作機制,加大對轄區內15條河渠、42個斷面巡查力度,對污染問題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解決。建立重點斷面日監測日通報制度,按日對自動站原始監測數據進行縱向對比分析,及時發布超標信息。堅持“人防+技防”,形成“發現問題、快速反應、有效處置”的閉環管理,確保河湖水質穩定達標。
各縣市區每月對轄區內所有河、塘、溝、渠進行排查和水質監測,持續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行動。對市區前進街明渠、胡堂排干、班曹店排干、閘西干渠等4條河渠進行現場巡查,督促相關部門和縣區對河渠內水草、浮萍、垃圾進行打撈、收割,對于有往雨水管道滲漏或者存在的錯接、混接、私接、滲漏等問題立即進行整改,確保市區水體長治久清。
入河排污口是陸域污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閘口”,直接關系到水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為確保“閘口”安全,該市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加強和規范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對全市148條、共計4084公里河渠進行“拉網式”排查,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全力保障全市飲用水安全。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對各縣市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開展督導核查,著力解決水源保護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確保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目前,該市119個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工程已完成項目驗收,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