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的重點地區和重要輸水通道。東線工程濟寧段由東南向西北沿南四湖(也稱微山湖,由微山、昭陽、獨山、南陽湖組成)、梁濟運河縱貫濟寧,通水以來10年間共調水入境山東超過60億立方米,為工程沿線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注入了新的動力。
近日,記者來到南四湖邊,映入眼簾的是“清河照水、魚躍鳥飛”,很難想象,它曾有過一段水污染的過往。說起曾經的“南四湖”,濟寧市城鄉水務局副局長王衛東感慨萬千,他告訴記者,上世紀末,由于經濟結構不合理等多種原因,多家造紙廠的污水流入湖內,整個南四湖的水質狀況令人擔憂。

夏秋時節的微山湖。
“南四湖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面積1266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七成左右。2003年南四湖被確定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調蓄湖泊和調水通道,微山縣隨即開展了一場治水行動。”王衛東說道。
據了解,自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開始以來,為實現“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山東省出臺了針對南水北調治污的地方性法規,強化了工業污水治理,督促相關企業對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截至目前,微山縣共建成工業企業污水處理設施工程42個,完成177個入河排污口溯源,封堵非法或不合理排污(水)口38個?!拔⑸娇h針對河湖岸線進行了環境綜合整治,推進違規港口碼頭拆除和水污染治理,對全縣25家運營港口實現‘三類污染物’有效上岸接收、轉運和處置。同時,全縣黑臭水體基本消除?!蓖跣l東告訴記者。
此外,微山縣為全面推進微山湖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修復,還強化了微山湖生態修復和人工濕地建設。通過退漁還湖、退池還湖、退耕還濕、人工濕地建設、原始生態濕地保護修復等措施,為微山湖建起了一道堅固的生態屏障。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好生態“長”出了新產業,新產業也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新生活。受益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水質提升與生態改善,微山縣生態旅游產業加快發展。在前往微山島采訪的行程中,旅游區內可以看到載滿游客來來往往的客輪和擺渡車,道路兩旁有許多地方特色產品商鋪?!拔覀儏蚊纱逶谖⑸綅u的東南部,離景點較近,村民利用空閑時間,進行杞柳編織,加工的手工藝品通過當地的旅游市場和網絡平臺銷售,讓村民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眳蚊纱逶逯Р繒涄w慎芝說道?!敖鼛啄?,村里不僅解決了村民的吃飯問題,還探索出了‘田園+樂園+家園’鄉村振興的綠色發展模式,同時與清華大學等專業院校深度合作,建設了鄉村學堂和鄉村振興工作站,對村里村民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的培訓,推動培養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人才。”
呂蒙村鄉村學堂和鄉村振興工作站廣場。
在享受到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的福利之后,呂蒙村還結合自身資源優勢,成立了呂蒙村弘正生態旅游專業合作社,開展內置金融試點工作。通過“村集體+公司+農戶”的模式,推動土地托管流轉,盤活村內閑置資源,收儲閑置房屋和院落建設田園生活民宿項目,實現全域旅游,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旅游區內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我在微山湖旅游區內做游客向導已經快10年了,目前每個月工資都能超過4000元。近幾年,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選擇回來就業或者創業。如今的微山島,生態好,湖水清,空氣新,景色美,吃喝不用愁,生活樣樣有保障,南水北調不僅給我們引來了水源,也給我們的生活引來了希望。”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