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區在城市發展規劃中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全面推進水環境整治、水生態恢復、集約節約水資源“三水統籌”,穩步提升水生態環境,努力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人水和諧”美好愿景,為建設現代化幸福銅官奠定堅實生態基礎。
該區強化水環境整治,優化實施地表水生態環境質量目標管理。推深做實河湖長制,進一步完善區河湖長管理體系,加大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方面的違法犯罪打擊力度。統籌做好上下游、左右岸協同治理,依托排污許可證信息,建立“水體→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線污染源”全鏈條的水污染物排放治理體系。持續削減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等主要污染物,確保“十四五”期間國考斷面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水的目標。嚴格保護飲用水源地,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落實飲用水源地長效管理工作,實現水源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內違法建筑和排污口動態清零。深化工業污染源治理,加大清潔生產推行力度,鼓勵企業依法淘汰落后生產工藝技術,減少源頭水污染物產生。突出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持續推進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提質增效”,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污水管網建設,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生活污水截流、收集與處理。全面推進建成區排水管網檢測修復工作,詳細排查住宅小區和市政道路雨污管網混接、錯接、滲漏問題,逐步開展管網整治修復工作,杜絕城鎮生活污水混入雨水管道直排河道。科學制訂城鎮管網改造方案,加快實施建成區現有合流制管網雨污分流改造。
與此同時,該區推動水生態恢復,按照“有河有水、有魚有草”的原則要求,開展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通過“治”“保”“還”“減”“護”等綜合措施,加快推進過載和污染河湖治理與修復,實施湖泊生態化改造,實現河湖環境整潔優美、水清岸綠,不斷改善河湖面貌,引領爭創一批“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示范河湖。持續開展城市內河綜合治理,推進常態化補水活水工程,杜絕轄區翠湖、秀水河、黑砂河、惠溪河、獅礦大溝等已達標水體返黑返臭,徹底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開展農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推進農村河湖塘渠清淤疏浚、水系連通,促進農村河湖塘渠天然生境恢復。
此外,該區集約節約水資源,嚴格水資源管理,全面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持續開展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緊扣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強化用水需求和用水過程管理,推廣合同節水管理模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推動全社會節水,深入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深入實施全民節水行動、水效領跑者行動。抓好工業節水,持續開展化工、有色金屬、食品發酵等高耗水行業節水專項行動,嚴格落實國家、省制定的鼓勵和淘汰的用水技術、工藝、產品和設備目錄,嚴格用水定額管理。加強城鎮節水,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產品、設備,公共建筑必須采用節水器具,鼓勵居民家庭選用節水器具。發展農業節水,積極推行規模化節水增效示范項目,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完善灌溉用水計量設施,推進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推廣農作物節水抗旱技術。推進再生水、雨水用于生態補水,鼓勵將城鎮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分散處理設施尾水以及經收集處理后的雨水用于河道生態補水,逐步實現再生水和雨水資源化利用。
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