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市國資委召開國資國企參與治水攻堅專場新聞發布會,通報中山市國資國企參與治水攻堅的相關情況及取得成效,并就市民關注的熱點進行回應。
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楊榮建介紹,近年來,中山國資國企以中山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投控”)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公用”)為主力軍,圍繞水污染治理這場沒有退路的攻堅戰,堅持市國資委、中山投控、中山公用三級黨委高位推動,持續推進各項“快省好廉”的治水工程建設,全面承接城區污水廠擴容、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廠網一體化、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智慧水務平臺等治水項目,勇扛治水主力軍重任。
■綜合施策,跑出治水“加速度”
2023年是中山治水工作的關鍵之年,水體整治邁進攻堅“深水區”。為打好打贏這場治水攻堅戰,中山國資國企從強化組織領導、流程管理、社會責任、廉潔建設等多個方面出發,構建起一套有力的保障機制,并取得實效。
截至8月22日,中山公用承建的中嘉、珍家山兩大污水廠完成擴建和商業運營任務,大涌、港口污水廠實現“雙通水”;廠網一體化項目累計完成管網普查1705公里、管網檢測849公里、管網修復46.8公里;農污項目推進續建項目59個,累計鋪設管道817公里,整體形象進度超過92%;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項目老舊小區進場48個、累計完工15個,“供水一盤棋”項目穩步推進;智慧排水系統加速推進基礎平臺建設、ICT及區域運營監控中心和感知層建設,預計2023年底前正式投入試運行。
各項治水工程持續推進,其中的廠網一體化項目備受關注。廠網一體化項目是今年中山市完善城區污水管網系統、改善城市水環境、降低內澇風險而實施開展的城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程,是推進中山高質量發展,讓中山水域長治久清的有力抓手。
中山公用總經理黃著文介紹,廠網一體化項目中的中心城區存量排水管網檢測與完善工程,主要是針對城市排水管網進行系統性檢測和修復。目前,已累計完成1700多公里的排水管網普查工作,階段性摸清城區管網底數及狀況,并完成了800多公里的排水管網清淤檢測;現正根據前期排水管網普查檢測成果開展修復工作,已累計完成46.8公里。
上述施工涉及行政區域有石岐、東區、西區、南區等鎮街,共計360多條道路。黃著文表示,施工圍蔽點主要針對管網問題進行檢測和修復作業,由專業單位根據周邊道路交通情況、居民作息時間、管道缺陷情況等因素綜合研判確定。根據檢測情況,有非開挖修復和開挖更換改造管道兩種施工方式,中山公用會優先選擇前者,僅需一至兩天即可恢復通行。“為減少施工對市民出行的影響,中山公用已制定相應的施工及交通導行方案,并采取‘錯峰施工’等方式,避免作業面過于集中影響市民出行。”據悉,中山公用還開通了號碼為400-1-000685的服務熱線,24小時接聽市民的意見、建議并及時回復處理。
■日夜兼程,全力落實“作戰圖”
下一步,由中山市屬國企負責的治水項目將怎么推進?中山投控副總經理余錦介紹,目前中山公用承接了中山市污水廠擴容、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廠網一體化、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智慧水務平臺等治水項目。“全體參建人員將以‘一天也不耽誤、一刻也不松懈’的責任感,日夜兼程推進項目建設,力爭完成全年治水任務。”
具體而言,廠網一體化項目方面,在10月底前,全力攻堅完成央督16條河涌管網80%的修復工作;12月底前基本完成智慧排水平臺搭建,區域運營監控中心進入試運行。
農污治理項目方面,存量項目上全力做好農污施工收尾和預結算工作,保障專項債的使用率和納統工作;新增項目上確保按要求完成省民生實事村的考核任務。
此外,還要做好各鎮街治水工程,包括大涌污水廠二期工程和港口污水廠三期工程整體完工和驗收,阜沙污水廠擴建項目11月底通水,黃圃大雁污水廠擴建項目12月通水,五鄉大南聯圍流域(阜沙、港口標段)三涌河仔、四沙涌12月底完工。
“接下來,我們將一以貫之,堅持落實市國資委、投控集團、中山公用三級黨委聯動機制,切實加強項目管理,形成督導常態化、全覆蓋,確保施工高質高效安全推進。”余錦說。
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