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平建陽區積極響應福建省委提出“三爭”(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和南平市委提出的“五增”(增綠提質、增強支撐、增創特色、增進福祉、增固底板)目標任務,探索三水統籌的流域高質量發展模式,以“水”破題,借“水”興城,努力構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新格局。打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人水和諧”的美麗河湖,助力流域高質量發展。
強化水資源提質增效
為持續深入推進流域水環境保護和鞏固綜合治理成果。去年,建陽區印發了《水環境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在水源地規范化整治、流域綜合治理、城鄉污水收集處理等方面打好組合拳,治出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新顏值,不斷推進水源地規范化整治。
2021年,建陽區依托專業技術力量啟動水源地規范化整治任務。截至2022年底,2個市級、26個鄉鎮級、189個村級水源全部完成勘界定標及圍網建設。通過規范化整治,降低了被污染風險,改善水體水質,確保群眾喝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加大開展流域綜合治理力度。通過定期開展流域污染源全面精準排查,建立問題清單,堅持“污染減排”與“生態擴容”并重,聚焦水質較差、群眾關切的小流域斷面等存在的問題開展整治,鞏固小流域整治成效。目前,全區流域I—Ⅲ類水質分別達到100%,I—Ⅱ類水質比例穩定提升;同時,加快城鄉污水收集處理。2019年以來,建陽區陸續印發《建陽城區生活污水整治管控工作方案》《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等方案,通過堅持對入河排污口的一季度一監測,動態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整治情況,加快推進城鎮雨污管網建設及分流改造,有序推進城鎮污水收集處理。
持續推進水生態保護
建陽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構建“人水和諧”生態。全面實施河、湖長制。
積極探索河湖管理新模式,確保高效有序管理河湖。開展百村巡河交水工作、推動企業從“旁觀治水”向“責任治水”,開展愛河護水志愿服務行動,創新民間河湖長制等民水互動形式,形成全社會共護水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積極推進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建陽區以崇陽溪、麻陽溪流域為重點,積極謀劃、實施水生態綜合治理項目。目前,在建的水生態系統治理項目覆蓋建陽城區及多個鄉鎮,各責任單位按照“三化五定”閉環管理落實機制要求,掛圖作戰、倒排工期,確保高標準,按時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積極探索EOD模式。主動融入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做優與建陽生態稟賦相得益彰的考亭文旅、水東新城、竹產業、醫衛產業、生態農業“五大綠色產業”,將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水東片區污水管網建設等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產業項目有效融合,進行“肥瘦搭配”,構建“生態治理+產業發展+價值轉化”的融合發展方式,使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內部化,為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參與生態環境治理創造條件,實現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投入和多元參與的目的。
做好“三水”文章,釋放水活力
建陽區秉承“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融合發展理念,全力以赴抓好優質水資源利用,推動水資源生態價值的轉化。通過發展水產業、推進水循環、打造水美城三篇水文章,釋放水活力,讓“潔凈之水”變成“富民之水”。
為發揮優質的水資源發展水產業,建成占地面積約6800畝、規劃年產各類水制品1000萬噸的武夷新區水產業園。目前,已吸引了華潤怡寶、銀河水業、圣農恒冰、久利食品等6家具有一定規模飲料食品企業來此“安家”。
不斷加大再生循環利用。在一定區域建立用于生產、生態、生活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如,塔山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大力推進污水廠達標尾水的水質凈化和區域循環利用,最大限度“留住水、用好水”,有效推動區域流域綠色發展。
西門電站庫區的“朱子故里”考亭村,位于閩江源頭之一建溪流域的麻陽溪畔,是朱子理學文化的發源地。長期以來該村以傳統農業為主,水資源利用僅停留在水電站的開發,建陽區深入挖掘“朱子故里、閩學淵藪”的文化內涵,打造山水相依、城旅融合的水美經濟。2019年,投資8億元,建成考亭水美城。水美城的建設并帶動了招商引資及項目落地,激活了文化、體育、旅游、商貿等業態。如今,該村已呈現出“生態+旅游+鄉村振興”水美經濟新增長點,展現出“好風景”走向“好經濟”,邁向“好生活”。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