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湖泊研究院采用深之藍河豚IV-A水下機器人,對洱海南部湖心平臺沉水植物生長情況進行拍攝調查,發現南部湖心平臺分布有零星沉水植物金魚藻、密集的底棲動物環棱螺,這是近20年來南部湖心平臺首次發現活體沉水植物恢復生長。
2022年以來,省委改革辦將洱海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國家級)納入省級重點協調推進。大理州建立“一項任務、一個專班、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圍繞“打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基地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國示范樣板”的目標,加快推進洱海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制定《云南省洱海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第二批試點實施方案》及任務分工方案,立足蒼山洱海一體化保護治理和“退、減、調、治、管”治湖思路,明確18項重點任務,實施34個試點項目,規劃總投資101.17億元,截至2022年11月底,完成項目1個,在建項目13個,前期項目20個,完成投資13.08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達62.1%。
同時,圍繞試點目標任務,全力沖刺湖體透明度提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城鎮污水管網改造和集中率提升、入湖河流水質提升、美麗河湖建設“五個兩年行動”收官,建成洱海流域初雨防控調度監管平臺,實現“雨前清污-雨中應急-雨后整改”全過程防控;建立“洱海科技小院”,依托張福鎖院士及其團隊,開展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基礎研究;流轉洱海流域土地累計近17萬畝,引進云南農墾集團、省糧食產業集團等龍頭企業,規模化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推廣“順豐洱海模式”,洱海流域收集處理畜禽糞污實現全覆蓋,每年可收集處理近16萬噸,在全省九湖流域進行推廣;實施截污體系提質增效工程,環洱海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項目斬獲2022年世界水大會項目創新獎;開展洱海流域河流(河段)、湖泊、水庫、水利風景區“美麗河湖”創建,洱海入圍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18個河流、湖庫被評定為省級“美麗河湖”。
洱海流域成功申報全國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獲得中央財政20億元資金支持。數字洱海監管服務平臺2.0版本上線運行,逐步由“數字洱海”向“數治洱海”邁進。借助洱海論壇作為COP15的重要遺產和重大成果,定期召開機制性會議,講好洱海故事,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2022年,全湖透明度均值達2.29米、為近20年的最好水平,洱海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來源:云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