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區作為平涼市海綿城市建設的主戰場,今年緊抓海綿城市建設契機,全力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指標,不斷探索完善城鄉防洪排澇體系,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通過綠色生態方法與灰色基礎設施的有效結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平衡城市建設與水生態環境的關系,實現城市防洪排澇能力綜合提升、徑流污染有效削減、雨水資源高效利用,努力打造“會呼吸”的海綿城市。
在中心城區的街心公園、綠地廣場、綠廊走道,下凹綠地、雨水花園設置在地勢較低區域,通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蓄滲、凈化雨水,降雨時,豎向或轉輸型設施將地表徑流引流至就近的生物滯留設施,收集的雨水經調蓄、凈化,一部分下滲并通過盲管進入雨水系統,超標雨水通過溢流井進入雨水系統,起到削減降雨徑流量、凈化徑流水質的作用,在提升城市蓄水功能的同時也加強了城市排水安全保障。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將海綿設計融入小區改造方案,一個個老舊小區在顏值提升的同時功能性也更加完善。在世紀花園B區的綠化草叢、景觀設施、磚體小道,透水磚、蓄水池、排水通道都在發揮著自己的功能。
海綿城市建設,不僅是綠化、凈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里子”工程,崆峒區通過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聚焦緩解城市內澇和提升水環境質量,全面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防災減災能力,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每日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