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安市入選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國家試點市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赴湖南常德等地考察學習,并與試點涉及縣區充分商討,最終確定了我市“市級牽頭抓總,縣區具體實施,鄉鎮參與”的總體工作思路。六安市農村黑臭水體項目有42條,截至目前,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金寨縣1條已施工,進度已完成約70%。霍邱縣、裕安區已完成可研批復及工程設計,正在進行預算審計,計劃10月中下旬完成施工招標并開工。舒城縣己完成可研批復,正在進行工程設計。
組織保障有力。市縣兩級成立高規格的農村凈水攻堅行動指揮部,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指揮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凈水攻堅行動指揮部,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分協同的聯動工作機制。同時,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納入市委1號文件、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點,并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和河湖長制考核,逐年分解工作任務,確保高質高效完成。
職責分工明確。市級作為監管主體,先后印發了《關于推進六安市農村黑臭水體試點工作的通知》《六安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工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文件,對試點項目的立項、設計、招標、監理、驗收、資金監管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要求,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保障。建立了“周調度、月總結、季通報”的調度機制,增強了監管力度。縣級作為實施主體,項目全過程由縣區采取統一項目立項、統一工程設計、統一項目監理、統一財政預算評審、統一運維保障的“五個統一”模式予以推進。
技術支撐過硬。四個縣分別委托國內知名團隊做好項目初步設計,具體設計過程中,設計單位實地勘測每條水體,充分征求鄉鎮、村、群眾意見,并結合村莊布局、水體功能和污染成因等,科學確定水體治理路徑,制定“一水一策”治理方案,確保計方案可落地、見成效。并委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作為全過程指導,為試點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術支撐。
調度監管到位。市政府每月召開生態環境保護例會,對試點項目進展進行專項調度,市生態環境局每周赴現場進行指導調度。各縣區成立黑臭水體試點項目推進專班,將每條黑臭水體的工程量細化至每一天,按天開展進展調度,并納入黨委(政府)督查室督辦,對推進不力的鄉鎮進行約談,實行掛牌督辦。
關鍵環節牢固。市生態環境局全程參與縣區可研編制及施工圖設計和評審環節,有效地保證了工程設計與兩部委評審通過的實施方案的一致性。縣區政府統一對每條黑臭水體的初步概算進行預算審計。在項目驗收階段,實行三級驗收制度。第一階段為鄉鎮自行驗收,自驗完成后向縣區生態環境分局提出驗收申請,縣區生態環境分局自驗結束后向市生態環境局申請總體驗收。
來源:六安市局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