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泰安市生態環境局新泰分局(以下簡稱新泰分局)堅持以水質量改善為核心,聚力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打好風險“掃雷戰”、設施“提升戰”、防治“整體戰”,統籌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以更高標準守護好清水綠岸。
打好風險“掃雷戰”,全面排查溯源污染源。新泰分局下好排查溯源“先手棋”,對全市入河排污口開展“地毯式”、全域化、專業化、常態化水污染排查溯源,確保全面摸清全市底數,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40余條河流溝渠沿線的862個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強化水質檢測,準確掌握水質變化,及時排查水質風險隱患,對排查發現的問題,實施清單化管理,掛賬銷號,守住水環境保護第一道防線,推動水環境質量改善。深化城區河道普查,聯合住建局聘請第三方機構采用GPS—測繪、蛙人潛水、管道機器人、管道流量計、氣囊封堵等方式對污水管網進行系統全面的排查,解決污水管網破損的“疑難雜癥”,累計排查河道3000余公里,排查城區管網57.7公里、檢查井174個。
打好設施“升級戰”,織密污水處理安全網。統籌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委托專業機構對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進行深入調研,充分結合村鎮發展規劃、地形地勢和經濟現狀,逐村研究治理方案,按照技術規范,編制實施方案,按照分類推進、分步實施原則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工作,織密農村生活污水管網。強化排水管網日常巡查排查,整治排水管網。根據重點區域排水管網排查結果,整治58處管網溢流、滲漏、淤堵及破損的部位。
打好防治“整體戰”,推動水環境質量升級。新泰分局堅持水生態修復和水污染治理“雙管齊下”,以截污治污為核心,控、截、疏、排“四策并舉”,輔以生態修復,重塑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水環境。強化生態保護修復,先后開展柴汶河干流和支流規劃建設人工濕地和保護修復工程,目前,已投資5000萬元在主河道上建成了谷里大橋、城東大橋、翟良橋人工濕地;投資6000萬元在廣寧河、西周河等支流建成了強化人工濕地工程,累計處理規模8000噸/日,累計建成生態滯留塘25.65畝,潛流濕地17.55畝,表流濕地125.1畝。
2022年全年、2023年上半年,柴汶河國控考核斷面西高村橋斷面水質均值為Ⅲ類,達到省、泰安市考核標準要求;東周、金斗、光明三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Ⅲ類,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