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要良治,良治的內涵之一是要善用系統思維統籌水的全過程治理,堅持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日前,建陽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表示。近期,該局以徐宸溪綜合治理為突破口,扎實開展小流域“生態體檢”,全力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持續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
建陽地處武夷山脈南麓,境內有麻陽溪、崇陽溪、南浦溪3條主要溪流,重點支流37條,其中,主要流域Ⅰ—Ⅱ類水為100%,小流域Ⅰ—Ⅱ類水為70%。
水質還有沒有提升的空間?9月初,針對當地3條小流域水質問題,建陽生態環境局舉行水質提升工作會,參會人員一致認為,要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凈”,結合“生態體檢”,把情況摸清、問題找準、對策提實,從徐宸溪開始試點,找出改善水體的有效方法。
9月上旬,建陽生態環境局秉承“全流域、全覆蓋、無遺漏”原則,制定了詳細的“生態體檢”工作方案,并采取傳統地面調查與無人機高精度航拍相結合的方式,對徐宸溪每一條支流、河溝沿岸開展拉網式排查,隨著“一線問診”的不斷深入,一個個問題也“浮出水面”。
徐宸溪干流長30余公里,主要支流有6條。“我們把污染源點位在衛星地圖上標繪出來,達到精準分析的目的。”建陽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介紹,為找出徐宸溪主要污染成因,此次“生態體檢”創新運用定量分析方法,確認了污染“源—徑—匯”關系,把大量的手工監測數據與南平市“金山銀山”平臺自動監測數據逐個對比、計算、分析,最終確定影響較大的污染源共4類13個。
隨后,建陽生態環境局會同屬地政府共同研究,細化徐宸溪治理的工作舉措,成立“鄉鎮黨委政府+村級掛點領導+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工作專班,區分攻堅階段及重點,圍繞農業養殖、工程施工、園區污染、生活污水,開展“四源同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通過徐宸溪“生態體檢”試點,該局全面梳理總結,形成了一套以考核斷面為“點”,錨定水質目標;以自動站為“線”,研判干流水質沿程變化;以手工加密監測為“面”,輔助分析水生態環境問題的小流域“生態體檢”做法。有了徐宸溪“生態體檢”的成功經驗,建陽生態環境局已經陸續對游溪河、漳溪開展了“生態體檢”。
“目前,建陽小流域‘生態體檢’做法已作為典型,在全市生態環境系統進行復制、推廣,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探索、總結,把更多‘生態體檢’有效做法轉化為‘平時’長效機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閩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