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可以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等。拉薩市易受季節性降雨等天氣影響,短時強降雨頻繁發生,外加城市地形、下水管道網絡復雜且管徑偏小等問題,導致拉薩市部分路段低洼處短時路面積水時有發生。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建設綜合保障能力,拉薩市近年來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2023年5月,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組織專家開展了“十四五”第三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競爭性評審,經過專家書面評審和現場答辯,拉薩市被確定為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拉薩市在2023—2025年建設示范期內將獲11億元中央財政定額補助。自今年5月入選示范城市以來,拉薩市政府始終堅持“高位推進、規劃引領、績效導向、多元投入”的指導思想,統籌推進示范城市建設。
為全面穩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拉薩市成立了工作專班,研究出臺了《拉薩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實施方案》,把中心城區劃分為53個管控分區,將城市新建、改建、擴建都納入海綿城市管理范疇,一體化推進拉薩南北山生態修復、拉薩河流域治理、拉魯濕地、拉薩城市水系和城市海綿體建設。依據《拉薩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指標體系表(2023—2025年)》,拉薩市海綿辦與相關市級部門,各縣(區)、功能園區溝通銜接,并對在建項目進行現場踏勘,在此基礎上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往年相關要求,對海綿城市項目庫進行了持續的優化調整。當前拉薩市共有海綿城市示范建設項目庫項目76個,項目總投資約71億元,其中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投資初步估算達30多億元。
據了解,為扎實推進項目建設,2023年計劃利用中央已下撥補助資金2.218億元,啟動51個項目,目前已開工35個,其中文創園區云天湖公園項目正按計劃有序實施。
近日,記者在西藏文創園區云天湖公園項目建設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進行道路透水施工,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云天湖公園項目是拉薩市首次引入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的開山之作,設計內容有生態湖池、旱溪駁岸、積水模塊、透水道路、生態植草溝、雨水花園和下沉式綠地等。“項目前期場地平整、道路墊層施工、生態湖池和旱溪駁岸改造、景觀照明、地下管網安裝、新建服務中心和廁所主體結構已基本完成,即將進行道路透水混凝土層鋪設、綠化種植土回填塑型和服務中心主體結構封頂工作。項目總體實施進度已完成60%,預計11月能達到70%。”該項目技術負責人羅維勝說。
該項目建成后,可通過路面快速排水和雨水采集、湖池沉淀過濾以及與植物滴灌系統相結合,實現雨水下滲、收集、凈化和循環利用,既能減少文創園區內路面積水、內澇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和對市政綠化用水的依賴性,又能保障園區生態環境系統功能的良好運行,從而達到環保節能雙贏的目標。
今年新建的同心公園,同樣也蘊含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同心公園是拉薩市今年實施的一個重點海綿城市項目,整個公園高程豎向的設計有利于雨水的組織、雨水的徑流,里面有豐富多樣的海綿城市要素,包括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調蓄水體以及利用雨水對公園內的綠化進行灌溉。”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唐磊說。
同心公園只是拉薩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拉薩建設海綿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拉薩的降雨量比較充沛,大概在470毫米,具有豐富的水資源;同時,拉薩城市建設在拉薩河谷之上,土壤滲透性非常強,這些都有利于我們海綿城市設施發揮海綿的功能。另外,拉薩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高原濕地——拉魯濕地。”唐磊說。
基于這一系列的優勢,下一步,拉薩市海綿城市建設辦公室將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關于打造“三個百廊”部署和“水潤城、綠滿城、數興城”現代化建設目標,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通過3年時間,打造“一帶、五片、多點”的海綿城市建設格局,即沿拉薩河建設濱河生態海綿帶,打造五個有特色的海綿示范片區,建成一批有影響力的海綿示范項目。
“到2025年末,力爭提升城市蓄水、滲水和涵養水的能力,實現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促進形成生態、安全、可持續的城市水循環系統,為青藏高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探索經驗、作出示范。”拉薩市住建局四級調研員仁青江村說。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