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近日,一套依托新型水環境監管技術建設的黃河流域水污染預警溯源系統在烏海市上線運行。該系統不僅能夠實現對黃河水質的在線實時監測,還能及時預警、快速溯源水污染問題,大幅提升水環境監管效率和水平。
黃河流域水污染預警溯源系統引進一種新型水環境監管技術——水質指紋溯源技術。這一技術依托三維熒光光譜與污染源一一對應的特點,通過將在線站檢測得到的水質指紋與數據庫中污染源的水質指紋進行比對分析,從而識別出疑似污染源、定位污染入河位置、縮小污染排查范圍,實現快速精準的污染預警溯源,結合現場執法、應急監測,對違法排污行為形成有效震懾。
據了解,污染源水質指紋數據包含水體斷面和產業園區主要污染源等信息,數據庫嵌入預警溯源監管平臺,為生態環境部門數據分析及行動決策提供基礎支撐。
“系統的上線運行,為烏海市黃河流域水污染全鏈條打擊構建起‘預警—溯源—應急—執法’的一體化聯動機制,同時,通過智慧賦能推進烏海市跨界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治,實現污染源從‘逐一排查’到‘精準排查’的轉變,讓執法更高效。”烏海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秦松濤表示。
烏海市水污染預警溯源在線站分別設在烏海與阿拉善交界處、烏海與寧夏交界處、烏海與鄂爾多斯交界處、烏海湖庫區等4個點位,通過在線式水污染預警溯源儀的連續監測,對所監管水環境的水質情況做到實時在線監管、及時預警和快速溯源。該預警溯源系統可融合現有監測網絡,通過深度分析處理水環境大數據,對內蒙古沿黃河中上游流域水環境進行問題診斷和污染預警溯源,將水污染的根源問題落實到河長、行政屬地和監管執法管理范疇。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體系中具有基礎性作用。在推進黃河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中,烏海市不斷增強‘一盤棋’意識,以黃河保護法為基本遵循,統籌考慮黃河岸上水里、地上地下、上游下游關系,著力推動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流域要素系統治理,建立權責明晰的流域協同治理體系和各方參與的流域協同治理機制,為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秦松濤表示。
近年來,烏海市積極探索更加科學、更加精準的方式保護母親河,黃河流域水污染預警溯源系統的上線運行,可精細化識別工業企業超排偷排等違法排污行為,準確追溯水體主要污染來源和路徑,及時預警保障水質安全,強化水環境全鏈條各環節監管,實現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為進一步改善黃河烏海段水環境質量,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來源:烏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