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在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大會上,市政協委員楊作芳代表致公黨市委會發言。

楊作芳在發言中表示,韌性安全是現代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是實現城市安全發展的戰略選擇。重慶地處中國西部和長江上游,是具有山地型特征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區山環水繞、江峽相擁,地形起伏大,水流匯聚快,長期受西南渦和西南暖濕氣流的雙重影響,極易形成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做好城市韌性安全工作至關重要。
為減輕中心城區洪澇災害威脅,我市先后出臺了《重慶市主城區防洪規劃(2016-2030年)》《重慶市主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等一系列專門文件,在統籌推進兩江過境洪水、本地洪水和城市內澇治理方面形成了體制機制性保障。
但是,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市中心城區防洪防澇工程能力仍然偏低,排水防澇工作壓力未減,防洪治澇短板明顯,城市排水防澇韌性嚴重不足,災害應急響應機制有待優化。
為此,楊作芳建議:
第一,規劃層面構建良性城水關系。因地制宜規劃泄洪通道,避免無序開發,從源頭上規避城市內澇風險。讓規劃走在城市發展前列,強化重點風險部位設計。
第二,預警層面建立聯防聯控體系。建立“天、空、地、網”一體化立體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和物聯網智慧排水系統。配合全國統一調度,加強多部門協調配合,建立跨部門協同應急管理平臺。
第三,建設層面推進管網設備更新。加快推進市政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構建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完整暢通的“管網—雨水涵—河道”收集排放體系。加強排水管網設施日常巡查養護,保障排水設施安全運行。
第四,技術層面提升智慧應對水平。強化數字賦能,融合多部門數據,提高整體暴雨應急等級。建設城市內澇感知系統,實施排水防澇智能化,實現“全域一張圖、設施一張網、信息集成一平臺”的全過程線上調度。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