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全力保障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著力寫好“建、保、治、用”四篇文章,積極做好水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及保護工作,打好打贏碧水保衛戰,全區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23年,全區國控、市控河流斷面和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實現100%達標。2023年11月8日,長清區在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美麗濟南建設大會上做了水環境質量改善的典型發言。
寫好“建”的文章。長清區在城區投資8.1億元實施雨污分流改造,一期工程已經完工,新建雨污水管線32公里,完成142個雨污合流小區改造。經開區、創新谷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西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全面完成,全區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0萬噸。在農村,劃定255個農村水源地保護區和保護范圍,治理黑臭水體34處,完成439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整修加固16處黃河控導工程,建設黃河生態廊道10余公里。堅持水岸共治,總投資10億元的北大沙河園博園—黃河口段綜合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呈現出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優美畫卷。啟動實施南、北大沙河和西區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建設,著力打造入黃支流“一河口一濕地”。
寫好“保”的文章。長清區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全區建成包括363個河長及105個湖長的四級河湖長組織體系。采取“智能遠程巡護+河湖長管護”模式,實現“人防+技防”雙結合,常態化開展河湖清違整治,確保河湖及周邊生態環境問題及時解決,2023年推動南大沙河成功創建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統籌相關責任單位加大對轄區重點流域的水質保障協同共管力度,組織開展聯合檢查行動,堅持“查、整、疏、清、建”五管齊下,扎實開展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提升及水環境問題專項整治,常態化開展“清四亂”行動,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建立健全水環境預警監控平臺,在重點斷面設置15套視頻監控,完成35個入黃排污口的監測、分類和規范編碼工作。加大入黃排污口的溯源整治力度,進一步減少污染物總量。
寫好“治”的文章。長清區持續加大水環境監管力度,不斷提升治理水平,緊盯重點區域、重點斷面、重點時段,聚焦企業源頭治理。組織相關單位開展涉水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健全企業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維長效機制,確保涉水企業穩定達標排放。組織開展重點流域水環境問題排查整治、汛期水質保障專項行動等聯合執法行動,著力提高涉水單位環境管理水平,嚴格復核企業環評、排污許可證、入河排污口設置及在線監測情況,堅持“一企一策”建立監管臺賬,嚴厲打擊涉水企業超標排污等環境違法行為。
寫好“用”的文章。長清區貫徹“四水四定”原則,嚴格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及水資源消耗總量與強度雙控,推進城鄉一體化和水源地建設,以綠化美化、污染防治、城河互融、文旅共榮為重點,打造集生態屏障、休閑觀光、生態農業于一體的復合生態廊道,增強沿黃區域生態底蘊。探索治水興水、以水興產、以水興業的新路子,將生態環境治理與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產業開發深度融合、一體實施,以策劃總投資26.7億元的北大沙河EOD項目為依托,通過生物醫藥、醫養康養、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反哺水生態治理,最大限度發揮好水生態綜合效益,真正讓水資源“活”起來,逐步形成生態環境共建共治、產業發展協同推動的局面。
2024年,濟南市長清區將以更加強實有力的舉措,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實現建設山水魅力中心城區新跨越。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