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主任包巍答記者問時介紹,通過系統治理、綜合施策,中期評估顯示,烏梁素海入湖污染物總量下降15.23%。
烏梁素海位于黃河“幾字彎”頂部,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濕地,也是全球極為罕見的位于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區的多功能湖泊。
包巍稱,總面積約293平方公里的烏梁素海,承擔著黃河分凌分洪、保護黃河生物多樣性和水生態安全的重要功能。但在20世紀90年代,因入湖水量小、富營養化程度高,降水量少、蒸發量大等因素影響,烏梁素海匯集流域內的污染物越來越多,水質惡化為劣Ⅴ類,成為危及黃河流域生態安全的重大隱患。
2012年以后,烏梁素海開啟了一體化保護治理的新階段。
“開展烏拉山及周邊地質環境綜合治理、著力解決大水漫灌等問題、科學推進國土空間綠化、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效擴大沙漠治理覆蓋面。”包巍說,同時實施水土保持與植被修復、森林綜合保護等工程;湖里、岸上、流域統籌治,生產、生活、生態一起抓。
通過護山、節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協同推進,綜合治理,烏梁素海從“生態之患”走向水清海晏。2023年,烏梁素海湖心斷面水質穩定在Ⅳ類,生物多樣性持續向好。
包巍表示,接下來將深入開展烏梁素海治理技術科學研究,加強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加快實施河套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高標準農田等項目建設,爭取烏梁素海生態補水;加強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科學研究,加快“漁民上岸”進程,持續開展生態調控增殖放流。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