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270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1.0%以上,連續三年達優;肇慶、河源市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進入全國前30名。
入河排污口排查量居全國前列,累計排查河湖岸線超17萬公里、入河排污口超10萬個;地級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持續鞏固,縣級城市37條黑臭水體中,27條已達“初見成效”。
建立省級水生態環境問題發現和推動解決工作機制,謀劃出臺湖庫型水源地保護、新豐江保護、長江流域總磷控制等政策文件,出臺省級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技術規范,爭取流溪河、萬綠湖、華陽湖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數量全國前列)。
在1月31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舉行的2024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李新科介紹,2023年,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堅持“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統籌治理,緊盯硬任務、硬指標,迎難而上、積極作為,碧水保衛戰縱深推進,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李新科表示,2024年,廣東省繼續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按照“河湖統領、三水統籌、四個在哪里”的工作思路,聚焦促進“人水和諧”,突出強化控源治污,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堅持目標導向,深入打好國考斷面“保優增優”攻堅戰。廣東制定實施“1+N”方案,省級制定2024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督促指導地市針對20個重點攻堅斷面編制實施“一斷面一方案”,明確年度工作目標任務,統籌工業源、生活源、農業源系統治理,重點謀劃實施一批截污治污重點工程。重點實施三個專項行動,試點開展珠三角河網地區水環境狀況摸底調查行動,深入開展國考斷面所在水體重要一級支流消劣行動,全面開展汛期污染削峰行動,推動減少入河污染物總量。
堅持穩中求進,突出抓好五方面硬指標硬任務。著力高水平保障飲用水源安全,確保縣級以上水源地水質100%達標,鄉鎮及以下水源地達標率穩步提升。著力全面推進入河排污口監管,確保完成90%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70%重點流域整治任務。著力持續做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監督,推動地級以上市黑臭水體“長制久清”、縣級城市消除率達80%、縣城及東莞、中山中心鎮有序推進。著力統籌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著力強化水功能區管理,穩步提升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堅持守正創新,不斷健全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創新實施水環境問題閉環管理,按照省級水生態環境問題發現和推動解決工作機制,每日研判通報水質,每月對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開展預警通報和跟蹤督辦,壓實治理責任。加強重點流域區域督導幫扶,優化實施廳領導牽頭重點流域區域督導幫扶機制,每月對水質下降地市進行提醒,并組織技術團隊對20個重點攻堅斷面持續開展一線排查、駐點巡查。強化部門協調聯動,進一步完善與水利、住建、農業、氣象等多部門治水長效協作機制,強化信息共享,實行研判會商,實現水污染防治全省“一盤棋”管理。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