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走進五蓮縣潮河鎮大莊村,看到道路整潔,房前屋后清清爽爽。村民楊志芳在院子里洗衣服,洗衣后的污水通過地面下水口流入地下管道。“家里的污水直接流到村頭的污水處理站,院子里干凈整潔了不少。”楊志芳說。
在村頭的生活污水處理站,白色欄桿圍成的一塊空地上,水泵和曝氣風機連續發出低沉的轟鳴,處理后的中水從排水孔流入旁邊的林泉河中。
“村里的污水處理系統前幾年進行了改造升級,日處理能力達100噸。去年又新安裝了智能監控系統,污水處理設備出現故障或者停機,我們可以及時接到相關部門的通知并進行處理。”大莊村黨支部書記介紹。
日照市生態環境局農村辦負責人時培石介紹,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被稱為“鄉村之腎”,對于農村水環境的改善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數量多、布局分散且位置偏遠,在對其日常運行的監管工作經常面臨人員不足、現場監管成本高等問題。
為了準確掌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狀態,提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營管理效率,減少運行成本,確保設施的正常運行和出水水質的穩定達標,日照市生態環境局借鑒工業企業用電監控的做法,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對日處理能力超過20噸的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安裝用電監控設備,利用物聯網和無線網絡通信技術建設農污設施智能監控系統。在提升監管質效的同時,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耗費。
“帶有無線通信功能的用電監控設備主要安裝在污水處理系統的提水泵和曝氣風機上或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總電源上,實時感知、測量、采集用電信息,結合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分析判斷設備運行狀態。監控記錄長期保存并可隨時查詢,為后期調查取證、分析決策提供依據。”時培石介紹,根據不同污水處理設施的監控方式,每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用電監控設備費用基本在2000元至3000元,正常情況下可使用10年且運行功率僅數瓦。每個污水處理站的日均監管成本,包含電費、設備折舊、運營維護等僅為一元錢。
對不能正常運轉的污水處理站,系統會自動進行分類報警,報警信息通過短信通知系統后臺管理人員,由管理人員通過網頁或者App登錄系統平臺查看并及時進行處理,形成日常運行自動監控、故障自動報警、問題交辦、限時處置的監管閉環。
日照市已完成315個農村污水處理站的用電監控設備安裝,全市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率提高到80%。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