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解決百姓最迫切的訴求,讓藍天碧水凈土成為觸手可及的民生福祉。
“三抓三促”行動開展以來,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堅持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省級領導聯系指導機制,健全完善督察問題整改長效制度,實現問題反饋、整改、驗收、銷號全周期閉環管理。
針對明察暗訪發現的問題,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專題研究,明確牽頭處室,建立工作臺賬,及時對接省直相關部門,扎實推進整改工作。
為推進解決“蘭州市與臨夏州就永靖縣劉家峽水庫生態補償問題未能達成有效共識,造成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和保護工作未及時開展”這一問題,省生態環境廳積極爭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推動保護區及周邊環境問題整治,組織省直有關部門多次協調兩地政府推進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任務落實。2023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對指導入庫的蘭州市劉家峽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東鄉段)規范化建設工程、保護劉家峽水源地環境應急工程項目分別安排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514萬元和1520萬元。在分配2024年提前批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時,在蘭州市、臨夏州分配資金的基礎上又分別獎勵1391萬元,作為蘭州市劉家峽水源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立取得實質成效的獎勵資金,今后,每年在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分配時都將相應予以獎勵,作為劉家峽水源地保護補助補償資金。去年12月20日,蘭州、臨夏兩地政府正式簽訂《蘭州市劉家峽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生態補償協議》。
針對“卓尼縣與定西、天水等市尚未達成九甸峽水源地生態補償協議,污染防治所需資金僅靠國家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資金缺口較大,后期污染治理難度大”問題,省生態環境廳高度重視,積極爭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推動保護區及周邊環境問題整治,多次協調推進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任務落實。2023年11月4日,向甘南州以及天水市、定西市、蘭州市、平涼市、白銀市政府發函,要求盡快建立九甸峽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省生態環境廳在分配2024年提前批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時,從天水市、定西市、蘭州市、平涼市、白銀市分配資金中分別扣減500萬元,合計扣減2500萬元作為九甸峽水庫水源地保護和污染防治所需補助補償資金,補齊九甸峽水庫水源地保護和污染防治的資金缺口。
祁連山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甘肅河西走廊的“生命線”,是西北地區乃至全國最為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之一,需要悉心呵護,共同守護。
針對“酒鋼集團鏡鐵山礦處于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外圍保護帶,長期以來存在開發行為,造成的生態破壞問題尚未全面有效得到恢復治理,治理投入和難度較大”這一問題,省生態環境廳與鏡鐵山礦建立溝通指導聯系機制,指導企業采取有力舉措,切實推進生態恢復治理。同時,聯合自然資源等部門指導企業多渠道籌措資金,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2023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指導企業設立專項資金,投資近2000萬元用于開展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
針對“山丹縣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國家、省上層面目前尚未建立長期有效生態補償機制……”的問題,2023年,省生態環境廳向山丹縣分別下達中央和省級農村環境整治資金70萬元和160萬元,指導做好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績效考核等工作。經溝通研究,省財政廳聯合省生態環境廳出臺《關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省內流域橫向生態補償的意見》,統籌推進市州之間、縣區之間在“十四五”國控和省控斷面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對按期簽訂協議、考核斷面全年平均水質達標的市縣,每年獎勵300萬元至1000萬元不等資金,連續獎勵3年。資金由市縣統籌用于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水源涵養、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保護、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工作。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省生態環境廳堅持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把問題整改貫穿全過程,奔著問題去、對著問題改,在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上下功夫,高效推動落實,推進“三抓三促”行動落地落實。
來源: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