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嘉興市財政局發揮政策資金支持作用,健全生態保護財政投入機制、環境治理區域補償機制、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持續推進水環境治理提質增效。嘉興市國控、省控斷面三類及以上水質比例從2012年的0上升至100%,連續4年獲評美麗浙江考核優秀市,連續2年榮獲五水共治“大禹鼎”銀鼎。
統籌配置健全生態保護財政投入機制 持續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方式,完善生態環境修復項目財政支持體系、水質水利工程資金統籌機制。按照“共建共享、分級承擔”思路,優化項目規劃,統籌可用資金,保障項目建設。如在九水水環境生態修復工程建設中,市區兩級按照現有財力狀況、水環境治理受惠面積等要素分擔建設資金、運營費用,累計完成項目投資超過6億元。針對重大水利建設項目,結合流域防洪排澇和水環境治理需求,根據“輕重緩急、有序推進”原則,科學謀劃資金時序安排,動態調整資金統籌機制籌資基數。近3年,全市累計安排資金約30億元用于水環境生態修復。
協同施策健全環境治理區域補償機制 深化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綜合考慮市域17個斷面流域上下游橫向生能力等因素,科學確定流域間補償標準。近3年,累計落實補償資金7800余萬元,用于數字化水質監控系統建設、排污企業提標整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維等。建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態補償機制,設立市、區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專項資金,按照“多元籌資、定向補償”原則,市本級每年轉移支付區級財政3000萬元,用于市區石臼漾、貫涇港等飲用水水源地生態補償。目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惠及市區常住人口超150萬人。
獎優罰劣健全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 率先全面規模化、制度化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建立發展改革、財政、環保、公共資源交易等多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依托非稅征管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財政、稅務、業務主管部門及人民銀行數據互聯互通。聯合相關部門推動環境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系列制度文件出臺,建立健全差別化排污總量控制制度,根據污染治理削減成本、稀缺程度等確定排污權交易指標政府基準價。科學確定主要污染物排放財政收費標準,按照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年排放總量向各縣(市、區)收取費用。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優化收入分配機制,確保排污權出讓收入留存屬地使用,壓實屬地污染物排放管理責任。按照水質優良率、空氣質量優良率、細顆粒物等指標綜合測評環境質量,并據此確定收費返還比例,近3年累計落實補助資金1.75億元。
來源:嘉興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