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呼和浩特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名單,也是此批內蒙古唯一入選的地區。
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在重點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海)口、支流入干流處等關鍵節點,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等工程設施,對處理達標后的排水開展進一步凈化,在一定區域內統籌用于生產、生態、生活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推動建立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循環利用有機結合的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水生態環境保護新路徑。
呼和浩特市屬典型資源型缺水地區,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全力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把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加強水資源高效利用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堅持“三水統籌”,綜合施策,大力實施污水收集處理和再生水利用工程,不斷提升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水平。2023年,全市再生水總供水量達16592.55萬噸,利用量為5501.28萬噸,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3.16%。
據了解,呼和浩特市緊緊圍繞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循環利用,把再生水納入水資源規劃布局體系,重點謀劃了辛辛板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凈化工程、大黑河(東繞城路至科爾沁路段)流域生態修復工程、托清工業園區長輸再生水管線工程等項目。以試點建設不斷完善再生水循環利用技術體系、全過程監管體系,健全再生水供需激勵引導機制,大幅提升再生水生產能力,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提高全市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力爭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入選并開展第二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工作,對呼和浩特市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呼和浩特市將以推動試點工作為契機,發揮首府走在前、做表率作用,強化“三水”統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造美麗青城草原都市亮麗風景線,堅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