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城市排水設施、推進內澇點整治、組建應急隊伍……我市城管系統高度重視防汛防風工作,近段時間以來通過上下聯動的方式,迅速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強化風險防控,做好物資準備和救援演練等準備工作。同時,結合汛期特點,堅持常態化檢查、專項檢查和領導分片督查相結合,全力構筑防汛“安全堤”,努力確保安全度汛。
全面“體檢”排查隱患 近段時間,我市城管系統對給排水設施、環衛設施、市政設施、戶外廣告等進行全面排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保障城管領域安全度汛。
連日來,我市城管系統組織力量全力開展排水設施清淤保暢工作,采取“人工+機械”相結合的作業方式,用抓泥車、疏通車等設備清掏井池、疏通排水管網,并對雨水箅子、雨水井蓋破損等問題進行維修養護,確保排水設施發揮最大效能,保障群眾“腳底下安全”。
泵站是城市防洪排澇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調節水位、消除城市內積水等具有重要作用。城管部門對我市59座城市排水泵站進行全面檢修,并清除泵池的淤泥,確保泵站全部“健康上線”。
“我們在汛期前就對排澇泵站值班人員開展培訓,對泵站設備進行開機試運行并進行全覆蓋檢修維護,確保全部泵站安全可靠運行。我們還對排水主管網及學校、醫院、內澇風險點等周邊重點路段、點位的雨水管道開展清淤疏通工作,確保排水通暢。”蓬江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政中心排水部部長趙劍德說。
一到臺風天,戶外廣告牌、指示牌、路燈等也可能變身“殺手”。為營造安全的城市環境,城管部門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市政道路、人行道、路燈等進行拉網式排查,及時維修更換受損設施,堅決拆除存有重大安全隱患、違法違規設置的戶外廣告和招牌設施。
結合防風防汛要求,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還督導各縣(市、區)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排查行道樹和公園樹木,提前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樹木采取修剪、扶正、加固、病蟲害防治、換種等措施,預防樹枝掉落、樹木倒伏等事故發生,確保群眾出行安全。
加快推進7個城市內澇點整治 內澇風險點是防汛工作的重點。今年以來,我市城管系統加快推進現存7個城市內澇點的整治,筑牢防汛安全防線。
“目前,開平市逕頭片區南安路、開平市西寧路新安小學門口、鶴山市鶯朗街碧水灣路段等3個內澇點治理工程已開工建設。”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剩余4個城市內澇點治理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同時已落實“一點一卡”防澇措施。
下凹式立交橋、地面停車場、人口密集的城市低洼地等處,也是城市排水防澇的薄弱環節,城管部門針對性開展排水設施和安全警示標識排查,提高排水能力和安全防護水平。
與此同時,我市城管部門強化排水信息化成果應用。目前,各縣(市、區)均已建立城市排水信息化管控平臺,城市排水設施“一張圖”管理和日常養護、應急處置、暴雨搶險均可在系統上科學管理和指揮調度。
我市還持續加強內澇點監測,及時將未實現在線視頻監控的內澇點納入智慧城管系統實時監測。今年新增江海、鶴山2個內澇點視頻監控,目前共有22個內澇點視頻監控共享到市防災減災平臺,有效提升了內澇監測預警能力。
建立8支排水防澇應急救援隊伍 汛情就是命令,有備方能無患。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及時處置突發事件。并在汛期組建機動巡查組,下沉到一線進行巡邏值班,嚴防公共安全事故發生。
為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城管部門加強應急物資保障和救援演練,強化各環節防汛人員的安全意識,筑牢防汛屏障。
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城管系統以屬地城管部門為主體、行業企業為依托,現已建立起8支排水防澇應急救援隊伍,儲備了應急排水車及移動泵車10輛,抽水泵38臺,確保關鍵時刻拿得出、用得上。
在強降雨天氣期間,城管部門還制定了“清疏+清掃”雙崗值守模式(1名市政設施養護工人+1名環衛保潔員),以做到積水速排、雜物立清,防止內澇形成;建立“定點駐守+機動巡查”機制,強化網格化管控全覆蓋式巡查,及時發現較深積水及道路塌陷等次生災害情況,并采取應急防控措施。
下一步,我市城管系統將繼續嚴格落實設施巡查、維護、隱患排查制度,提高排水設施清疏養護頻率;加強人員培訓,提升管理水平;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及時報送信息;加強對易澇區段和重要排澇設施的巡查、監控和值守,確保人民群眾“風雨無憂”。
來源:江門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