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問題,根子在岸上。如何解決污水入湖的問題?正在治理的豹澥湖作出探索。近日,長江日報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一座智能分流井。通過這個分流井,上游來的水將三分其道,分別進入初雨管道、污水管和雨水明渠三條通道。
“曾經的雨污合流變成智能分流,讓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從源頭上卡住污染。”漢陽市政項目總工程師范攀道出這個項目的亮點。
在高科園三路新建了一座智能分流井,可根據天氣狀況智能控制不同閘門啟閉,實現雨污智能分流。
由武漢市水務局統籌指導、東湖高新區環境水務局推進實施的豹澥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一期)一標段位于東湖高新區高科園三路旁,在武漢新城規劃范圍內。
此前,由于此處是九峰溪及周邊匯水區匯流入豹澥湖的關鍵節點,存在一定程度的雨污混流問題,意味著沒有攔截的部分污水及初期雨水,入了湖。
為解決流域水環境問題,豹澥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以流域綜合治理為根本,從源頭截污、改善水生態、提升水環境等多方面展開建設。
在項目一標段高科園三路下游排水走廊子項目現場,記者看到,原地下排水出口已被改造成智能分流井,外形如同小型水閘,與其相連的雨水明渠清波漣漣,施工人員正在兩岸種植綠化、修建護欄,一條慢行綠道雛形已現。
范攀說,項目在前期對相關居民小區進行雨污混錯接改造的基礎上,建了這座分流井,開辟了初雨、污水和雨水三條排水通道。上游來的水到了這兒后,將各走各路。
一道分流井如何能辨識來的是什么水?原來,分流井上加裝了雨量感應器,可根據天氣狀況智能控制不同閘門啟閉,實現來水“三分其道”——降雨初期,地下初雨管道閘門打開,收集含污染物較多的初雨,匯入初雨截流池;降雨中后期,雨水進入雨水明渠;晴天時,閘門保持關閉,來水通過污水管道直達污水處理廠。
如今,單純接納雨水的明渠,水流平緩,渠底已鋪設格柵裝填滿碎石。范攀解釋,采取緩流設計,讓部分匯入雨水被蓄存,可形成河道,起到提升生態景觀的作用。渠底格柵與碎石不僅能過濾雜質,凈化來水,還能平整渠底,改善水利條件,提升泄洪效率。“項目建成后,400米長的明渠兩岸將顯現綠植成片、花草繽紛的生態美景,可供市民散步、賞玩。”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