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人杜牧筆下的杏花村位于山西省呂梁市,這里不僅有馳名中外的汾酒,且煤炭資源豐富。
“能源重鎮”標簽下的呂梁全境位于黃河流域,其水環境質量并不理想。2021年,呂梁市在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中排名倒數第二位。
轉變發生在不久后,2022年呂梁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排名全國第一,2023年改善排名全國第三。呂梁如何成為治水“進步生”,“治水經”包含了哪些可復制和推廣的經驗?
“一市一策”駐點科技幫扶,助力水環境保護和治理
651個入河排污口。呂梁入河排污口數量眾多,地圖上這些密密麻麻的排污口,曾令高建峰“頭大”。2022年,他被任命為呂梁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
治水先“堵漏”。高建峰將目光放在了科技賦能上,決心打造一支現代化生態環境執法隊伍。無人機、采樣設備、流量計等1259臺標配設備,熱成像夜視儀、紅外熱成像氣體泄漏檢測儀等227臺選配設備。短短幾年內,呂梁下達專項資金共計6100余萬元,全市13個生態環境執法機構全部配備了這些設備儀器。
設備儀器有了,技術幫扶的“能工巧匠”來了。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魏健博士已經記不得是第幾次來到文峪河(汾河支流)了。2023年,生態環境部啟動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聯合研究,他作為呂梁市“一市一策”駐點科技幫扶工作組(以下簡稱呂梁駐點工作組)負責人,開始與呂梁境內大大小小的河流打交道。
呂梁市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9條,共涉及25個考核斷面。流域面積大、斷面數量多、污染成因復雜,這給駐點科技幫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汛期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隱蔽性、隨機性等特點,其監測點位難以布設,污染程度更不易量化。
從事水環境治理工作多年,魏健心里非常清楚,對于呂梁來說,河流汛期污染就是制約其水環境質量改善的關鍵問題。
“預報顯示兩小時后有中雨,大家抓緊時間準備采樣,對降雨前后的水樣進行分析。”2023年暑期,呂梁駐點工作組技術人員在三川河緊鑼密鼓地開展一次典型強降雨全過程的樣品采集和分析工作。
之后,“駐下去,幫到底”成了魏健和同事們最重要的工作任務。
星夜兼程進行降雨全過程采樣是汛期的家常便飯,通過指紋數據庫快速對比找到污染源頭更是技術活。
魏健的目標要求則更為嚴格,他要在降雨過程中就分析出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及時完成源頭的排查和處理。
通過對汛期典型降雨全時段水質監測分析,結合熒光光譜指紋溯源等技術手段,呂梁駐點工作組對全市5個典型斷面的汛期污染特征進行了深入解析,協助呂梁市生態環境局制定了針對性的污染防控措施,有效提升了汛期污染防治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抓住了“牛鼻子”,治水效果立刻顯現出來。在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23年1—12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中,呂梁市以13.46%的改善幅度位列全國地級市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改善排名第三位。
補短板、強弱項,實施“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
呂梁缺水,人均水資源量不到全國的1/5。曾因為水資源科學配置滯后、重點領域節水不力等問題,被列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任務。
既是缺水地區又是能源重鎮,焦化、煤電等工業企業都是用水大戶。怎么辦?
呂梁將目光放在了再生水回用,提高中水利用率上。呂梁市所轄縣級市孝義市對再生水回用要求非常嚴格:必須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
在孝義市政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經過十幾道工序處理后成為中水,然后通過管網輸送到當地煤焦企業作為工業用水使用,實現中水100%回用。
不僅如此,污水處理廠還將黑臭水體治理與污水處理相結合。一來一回間,不僅改善了孝義城市污水處理現狀,還從源頭上降低了河流受污染風險。
在呂梁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蔡玉潔眼中,這是一件三方共贏的大事。
——孝義市政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投運,對于解決第一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保障文峪河水質達標起到了關鍵作用。
——對于急需用水的工業企業來說,用水難題得到了極大緩解,企業抽取地下水資源水量也隨之減少。
——對于孝義市政污水處理廠來說,再生水廠投運后產生的年收益達2000余萬元,獲得了經濟效益。
憑借污水資源化循環利用的良好實踐,呂梁市入選了國家第二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作為山西省此次唯一入選的城市,呂梁將目光放得更加長遠。
2023年3月,山西公布了《“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方案》,通過實施十大建設工程,到2025年,基本實現汾河流域“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目標。
呂梁抓住機遇、立刻行動起來,謀劃實施本市“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
在高建峰辦公室的墻上,掛著一幅剛剛更新完成的呂梁市“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分布圖。覆蓋黃河流域和汾河流域9條河流和14個國控斷面……高建峰對這36個工程如數家珍。
在工程具體推進過程中,呂梁并沒有貪大求全,而是抽調專人成立了工作專班,專班辦公室就設在呂梁市生態環境局。專班通過深入調研、反復論證、科學研判,對條件不成熟、水質改善沒有直接關系的部分工程項目進行了優化調整。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扛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政治責任,呂梁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張小武、市紀委監委第五監督檢查室和駐局紀檢組主要負責人,多次深入“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重點工程現場開展專項督查。
目前,36個工程已經實施完成12個,預計今年年底完成一半工程。
截至2023年底,呂梁市平川四縣市新增完成城鎮雨污分流管網改造90余公里,新增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22800立方米/日……
蔡玉潔將這些改變歸功于呂梁對改善水環境質量的不懈追求,她認為,這些工程削減了入河污染負荷,緩解了流域水資源短缺,促進了水生態系統恢復,助推呂梁實現“水質好起來、水量豐起來、風光美起來”的目標。
“環保管家+專家幫扶”,提升流域精準管控水平
這兩年,通過再生水試點建設以及“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的陸續實施,呂梁水環境質量得到大幅改善。
但長期以來,呂梁境內幾個國考斷面受上游來水和面源污染等影響,水質不能穩定達標。這讓呂梁市生態環境局孝義分局局長楊惠森犯了難:“保障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徹底查清流域污染來源。”
這時一個念頭從楊惠森腦海閃過——為何不尋找一批環保管家進行全時段服務,再加上駐點幫扶專家的科技賦能,來提升流域水環境的精準管護?
“發現水質氨氮濃度異常升高,請迅速派人到現場處置。”2023年11月,一場水質保衛戰悄然打響。
當時,“環保管家”工作人員在例行巡河檢查和水質采樣分析過程中,發現某點位水質氨氮濃度異常升高,隨即開展復測和加密采樣分析并上報孝義生態環境分局。
根據加密檢測結果,工作人員在上游發現一處排污口有綠色不明液體滲漏流出,現場水質分析結果顯示,污染物主要是氨氮,一旦直接入河將會對下游南姚國控斷面水質產生嚴重影響。
立即開展應急處置!在孝義市政府的組織下,環保、住建、城管等部門迅速趕到現場開展應急處置,第一時間采取措施封堵泄漏污水,并緊急邀請呂梁駐點工作組專家到現場指導工作。
完成污水水質成分分析、開展污染溯源排查、提出應急處理處置的技術方案……最終,在多方配合下,成功實現了泄漏污水的妥善處置,保障了下游國控斷面的水質穩定。
隨著這一突發事件的妥善處置,更加堅定了呂梁實施“環保管家+專家幫扶”管理模式的信心。
從2023年6月開始,“環保管家”團隊對孝義市境內主要河流水系以及排污口開展全天候不間斷巡查管護,尤其是加強汛期全河段的定期巡查,確保汛期時發現污染點位進行及時通報和處理。
努力終有回報。以南姚斷面為例,2023年6月—12月,南姚斷面水質達地表水Ⅲ類標準的天數為168天,較同期提升了31天,實現了水質改善的歷史性突破。
如今的呂梁,提前兩年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目標。呂梁市創新采用的“駐點科技幫扶+環保管家+環境管理”多保險聯動方式,實現了地區環境治理的“人工巡查+科技溯源+政府保障”,相關理念及經驗也為地方治水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成績屬于過往,目前呂梁市仍面臨水生態系統跨區域本地狀況不清、部分河流汛期污染強度大、環境監管信息化能力不足等現實問題。
著眼未來,張小武表示,將搶抓黃河流域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持續在全力“保”、系統“治”、高效“管”上精準發力,加強黃河流域(呂梁段)水生態調查與評估、重點流域汛期針對性治理策略集成、生態環境“數智”監管等方面工作,推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在呂梁落地落實,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