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湖北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部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管網改造建設等工作不到位。”2024年5月27日,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在典型案例通報中指出。
湖北省水系發達,河湖眾多。2024年5月,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湖北省發現,部分城市水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突出,城市黑臭水體排查治理不力,生活污水直排問題依然嚴重。
首先是是黑臭水體治理不力。《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省會城市建成區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國家有關部門后續對黑臭水體動態排查公示、限期治理、長制久清等均有明確要求。
武漢市后湖水質由2022年Ⅳ類下降為2023年V類。督察發現,黃陂區連通后湖的老泵站河、釣場渠道等水體長期黑臭,黃陂區既不如實公示,也未開展有效治理,武漢市有關部門也未督促整改。
灄口街道大量生活污水長期直排老泵站河,形成3公里的重度黑臭水體,監測結果顯示,氨氮濃度為20毫克/升,超地表水Ⅲ類標準19倍,現場臭味明顯,群眾反映十分強烈。湖景新苑附近釣場渠道接納周邊2.75平方公里范圍內居民小區的生活污水,形成約0.4公里的黑臭水體,監測結果顯示,氨氮濃度為16.7毫克/升,超地表水Ⅲ類標準15.7倍。
此外,生活污水直排問題依然嚴重。2020年4月印發的《湖北省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到2021年,全省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
督察發現,孝感市孝南經濟開發區三軍片區存在污水收集管網空白區,而孝感市卻未按要求如實上報有關情況,也未及時開展整治,每天超萬噸生活污水排入滾子河,在河面形成明顯污染帶,監測結果顯示,外排污水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分別為233毫克/升、20.8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Ⅲ類標準10.7倍、19.8倍。
天門市文昌路與竟陵東街交匯處的生活污水排放口每天仍有超6000噸生活污水直排天門河,監測結果顯示,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分別為193毫克/升、16.8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Ⅲ類標準8.7倍、15.8倍。此外,星星大街、友誼社區等區域仍有62處污水接入雨水渠,最終通過公園泵站排入天門河。
督察還發現污水管網排查整改不到位。2019年4月,國家有關部門印發《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要求,實施管網混錯接改造、管網更新、破損修復改造等工程,全面提升現有設施效能。但截至2024年4月,湖北省管網混錯接、缺陷整改完成率僅為43.6%、41.1%。
恩施州清江下游大沙壩國控斷面自2022年起,水質由Ⅱ類下降為Ⅲ類。恩施市現有3個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均低于65毫克/升,地方在管網排查中僅上報1處管網缺陷且已完成整改,但督察組前期暗查就發現5處管網破損。清江東路過江污水管道2021年6月就已破損,污水泄入清江,至今仍未修復;大沙壩污水處理廠沿江污水管網大量生活污水溢流排入清江。
仙桃市在全省17個城市中,2023年地表水環境質量下降幅度最為明顯。督察發現,仙桃市管網混錯接、缺陷整改完成率均不到8%,城西、高新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均不足40毫克/升。
而在此前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典型案例中,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泊洪湖同樣面臨城鎮生活污水直排問題突出。洪湖是荊州市主城區、監利市、江陵縣等城鎮排水的主要受納水體。2018年12月印發的《湖北省洪湖湖泊保護規劃》要求,到2025年完成現有建成區的合流制排水系統雨污分流改造。荊州市第二輪管網排查任務目前僅完成城區65%,錯混接問題依然嚴重,管網建設改造遲緩,部分區域污水直排問題突出,對洪湖水質造成影響。這也是自2017年4月以來,中央環保督察組第4次向湖北指出洪湖水問題。
“湖北省一些地方和部門對推進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不夠,解決群眾身邊突出水環境問題的責任感、緊迫感不強,落實相關整治要求不嚴不實,監督管理不到位,一些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督察組指出,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