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地處東北亞區域中心地帶,松遼平原腹地,遼、吉、蒙三省(區)交界處,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節點城市,承載著東北老工業基地歷史榮光,因“四戰四平”而聞名。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四平市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發揚“英雄城”堅韌不拔的精神,全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不斷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努力打造成為東北地區的綠色生態示范城市,奮力書寫東北振興的新篇章。
海綿城市智慧管理平臺是四平市綠色生態示范城市建設的有力支撐。四平市地下排水管網建設年代久遠,由于人力和資金的制約,底數不清、人工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反饋不及時、決策措施滯后等問題長期困擾著地方主管部門。為應對這一挑戰,四平市緊抓全域海綿示范城市建設契機,結合本地實際,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打造了一個集智能化、信息化、精細化于一體的海綿城市智慧管理平臺,實現了平急兩用的目標,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技引領筑牢海綿城市基石 四平市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始終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通過引進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GIS技術及模型分析技術等先進科技手段,成功搭建了一個高效、智能的海綿城市智慧管理平臺。這是四平市排水管理方面首個智能化管理平臺,指揮中心位于四平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平臺對四平市排水管網資產數據有了全面的普查和登記造冊,形成“GIS平臺一張圖”。
依托于平臺,四平市構建了排水管網GIS平臺、排水管理移動APP、綜合管理系統及“源—網—廠—河”監測體系,形成領導駕駛艙、黑臭水體治理、城市防汛排澇、污水提質增效、智慧海綿城市、綜合管理系統6大業務板塊,為四平市提供了聚合資源、統一服務、全方位監控管理支撐,提高了城市排水應急指揮能力。

全域海綿一張圖
在平臺的建設過程中,四平市充分考慮當地總體地勢平坦、東南高西北低的地勢特征,以及大陸性溫帶氣候特點和管網建設時間長、合流制與分流制共存排水系統現狀,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和精細化的管理策略,確保實用性和高效性。
平臺能對城市地下管網運維情況進行動態監控。通過視頻、水位和泵站運行情況監控,為汛前、汛中、汛后調度指揮提供支撐;通過管網流量、濃度監測,為“源—網—廠—河”運行問題提供初步診斷;通過水質、流量、水位監測,為黑臭水體治理提供預警預報;通過本底監測和項目管理等功能,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本底數據,為項目全流程管理和過程性影像、文檔數據管理提供支撐。
平臺還具備強大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能夠實時展示城市排水系統關鍵點位、設施的監測數據與設備的運行狀態,配合視頻監控輔助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為管理人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管理方式。
平急兩用提高綜合管理水平 四平市海綿城市智慧管理平臺不僅具備強大的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能力,還擁有平急兩用的綜合管理能力。
在日常管理中,平臺通過對城市排水系統的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和處理排水系統存在的問題和隱患,確保城市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行。在應急處突方面,平臺能夠迅速響應突發事件,通過實時數據分析和視頻監控等手段,為應急指揮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撐,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防汛會議
在2023年7月14日晚,四平市受4號臺風“泰利”影響產生持續強降雨,管理人員通過平臺防洪排澇模塊實時監控數據并及時發布“三級水深報警”,易澇積水點負責人通過視頻監控復核,迅速發現了一輛市民車輛拋錨被困,并立即通知救援人員聯合交警開展實時交通管制和救援。這一及時有效的應急響應,不僅避免了重大事故的發生,也彰顯了四平市海綿城市智慧管理平臺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
因地制宜加強平臺地域特色 在海綿城市智慧管理平臺的建設過程中,四平市充分考慮了當地的特點和需求,結合《四平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四平市海綿城市規劃管理規定》等相關規范,對平臺進行了優化和完善。
平臺結合四平市現狀地勢特征和徑流分配不均、冬天冰凍深度較深等特點,合理選取監測設備及點位,并優化點位布置,建立了一套可供東北地區參考的排水監測體系。通過點位數據與視頻監控,管理人員可以實時掌握四平市海綿城市建設情況與排水系統運行狀況,實現了監測內容和業務需求的精準對接。同時,平臺還開發了移動端APP,管理人員通過手機就能實現管理日常業務處理、管網現場工作記錄、遠程查看點位狀態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使用便捷性。
平臺建成后,四平市實現了四個方面的城市管理優化。一是實時監控水體健康狀況:通過在關鍵河道部署的7個監測站,實時收集水質和水位數據,結合視頻監控,及時發現并處理黑臭水體問題,確保水環境的持續改善。二是高效應急響應:平臺通過與氣象預報系統鏈接,結合4處雨量監測站、7處積水監測點和8處泵站的實時數據,以及25處智能視頻監控,實現了對汛情的精準掌握和快速反應,極大提升了城市防汛排澇的應急聯動和決策能力。三是全面覆蓋雨污水管理:構建了一個從管網到河湖的“源—網—廠—河”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利用GIS技術實現了對城市排水系統的全面管理,并通過電子化手段接入排水戶信息,實現了排水源頭的精細化管控。四是海綿城市建設成效管理:通過項目信息總覽和現場巡查,實現了對海綿城市建設項目進度的實時監控和檔案電子化管理,確保了海綿城市建設各項指標的順利完成。
四平市海綿城市智慧管理平臺的建設和運營,不僅為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導,更為排水防澇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在四平市海綿城市智慧管理平臺的幫助下,四平市將繼續深化海綿城市建設,持續筑牢“國家級全域海綿示范城市”這塊金字招牌,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實現智慧管理平臺功能與業務的不斷融合,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核心,為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綠色生態示范城市作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