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海口市生態環境局舉辦媒體見面會,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海口市將完成40條黑臭水體的治理工作,并探索建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長治久清的“海口經驗”。
在秀英區富教村東側排水溝內,工人正在將一塊塊火山石裝進水溝中埋置的鋼筋石籠網。“石籠用于過濾水中的雜質,安裝完成后會在上面種植水生植物。”海口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項目技術負責人潘俊介紹,富教村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項目開工后,開展了底泥清淤并進行水體清雜,對水溝的底質進行改良,提高底泥疏水性,為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條件。此外,該村村委會還在排水溝一側鋪設了步行道、設置了休閑椅等豐富的基礎設施。
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海口市道孟河沿岸。道孟河流經美蘭區紅豐村的河段曾經受到污染,河道內長了許多水浮蓮,水流緩慢,下雨時河里的垃圾、污水有時還會漫出河道。“幾天沒來,就發現河水變清了。”紅豐村駐村第一書記馮功寶說,目前道孟河紅豐村段正在開展河道內側坡岸的清理工作,項目的截污管道工程已完成100%,水體清淤已完成90%,清理雜草及垃圾已完成95%,不日該河段將重煥生機。
海口秀英區富教村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工人正在將火山石裝進水溝中的石籠網內,用于過濾水體雜質。海口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這樣的改造在海口多地陸續開展。“我們按照科學治理、因地制宜的原則,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連通、水生態修復等綜合性、系統性治理措施,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建設。”海口市生態環境局海洋科科長黃世君介紹,海口市2022年成功申報為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按要求至2024年前需完成68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其中秀英區48條、龍華區5條、瓊山區1條、美蘭區14條。截至2023年12月底,已順利完成28條黑臭水體治理,今年將繼續推進40條黑臭水體治理。
目前,海口全市40條農村黑臭水體清淤工程進度已完成70%,預計在6月30日前,全部水體將消除黑臭。
如何實現黑臭水體治理的長治久清?“目前海口市正在編制《海口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長效運營管理辦法》,持續做好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理工作,全過程閉環抓好整治。”海口市生態環境局海洋科科長黃世君介紹,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治理后,將加大巡查監管力度,形成部門強化督導、屬地政府抓好落實、村委日常監管維護的責任落實機制,并積極鼓勵村民全過程參與水體治理和管護。
據悉,未來海口將探索建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長治久清管理辦法及制度,形成“海口經驗”,為南方城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模式,發揮試點示范作用。
來源:南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