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濱湖區持續推進32條市級美麗幸福河湖建設,借助科技利器助推智慧治水,更強調對于河道長效管理工作的開展,助力全區河道從“美麗”向“幸福”匯流。
智慧巡查,即時監控水質
伴隨著一陣“嗡嗡”聲,小型無人機在榮巷街道前巷浜的人行步道上騰空而起,對河道進行日常巡查,無人機在河面低空飛行,實時采集數據,快速獲得高分辨率影像、水面情況等多種河道信息。前巷浜河位于梁溪河北側,是梁溪河的一級支浜,也是惠山泄洪通道。原先駁岸老舊,周邊小區雨污分流不徹底,水質一度為劣V類,經過近兩年的美麗河湖建設,通過綠化修復、種植水生植物、增加噴泉曝氣池等設施,目前水質已穩定在III類。濱湖區對建成的美麗幸福河湖落實長效管理,一是有河長隊伍,加強巡查督查,二是有專業的河道養護隊伍,定期對河道進行河面保潔,對岸上的雨水管網和污水管網排查、清通、整治。在管護的過程中,更是融入了科技手段,增加了無人機巡查巡飛,還設置了24小時水質檢測儀器“水精靈”,通過這個設施設備時刻監控水質。
智能探測,精準掌握數據
離太湖僅兩公里的十字河經過近兩年的整治,如今煥發出新的生機。專業人員在巡河過程中能及時了解河道中的氨氮、溶解氧等指標,對水質情況了如指掌。數據從哪里來呢?原來河道中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潛伏在水中的探測器,這種自動化智能化的監測方式大大提高了監測的效率和準確性,讓河長可以更加科學精準地掌握河道水環境的變化。
動態監控,加強管理技術
今年,山水城引入的智慧河湖項目正式打響水環境治理的第一槍。該項目通過利用人工智能、空間定位、視頻監控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對河湖管理范圍內的自然面貌和破壞河湖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動態監控,及時發現水體污染、圍墾河湖、侵占岸線、水域變化等情況,為河湖日常管理和行政執法監督提供技術支持,是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的重要技術手段。
科技賦能,助力治水駛入數字化“快車道”,實現河道從“治理”到“智理”的新跨越。濱湖區將圍繞“智慧河湖”和“美麗河湖”建設,以“數字化”和“智能化”為引領,實現河道水環境從“監測、監控”到“預警、診斷、評估、決策”的智能治水,不斷完善并推進河道治理數字化改革,統籌推動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治理深度融合,打造更多的生態河湖、美麗幸福河湖。
來源:江蘇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