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江市市中區總投資約9200萬元,對古堰溪、益民溪、龍凼溝等3條城市黑臭水體實施了治理,清理淤泥5萬余立方米,建設主、支管網約34公里,景觀綠化5萬余平方米。
通過清淤疏浚、垃圾封場、截污納管、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補水、疊水等工程措施和生態景觀建設,轄區內流域水質得到根本改善,實現了水環境的“長治久清”,展示魚翔淺底、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

6月5日,記者來到內江市市中區白馬鎮聯合村一組,只見益民溪沿河兩岸綠樹成蔭、花香四溢,臨水步道沿河而建,涼亭四周花草環繞。倚著步道欄桿放眼望去,郁郁蔥蔥的綠葉隨風輕搖,河水潺潺、鳥兒啼鳴,頓感舒適愜意。
“以前這河里的水又黑又臭,后來經過治理,水不僅不臭了,還變得清亮了。河邊還修了步道、亭子。現在環境好了,日子過著都更舒服了。”村民李平仙說。
據了解,內江市市中區白馬鎮聯合村一組益民溪治理項目整治了流域內19處工業企業污染源,整改生活污水直排口14處,建成沿河污水主管網6.3km,支管網7.1km,完成生態修復近2.88萬平方米,建成景觀節點面積2.98萬平方米,實現了休閑娛樂、景觀美化、污水收集三方面融為一體。
同益民溪一樣,內江市市中區龍凼溝的環境改善也讓周邊居民幸福感不斷“加碼”。
位于內江市市中區樂賢鎮的龍凼溝,起點在丁和三街,流經黃荊壩村三社,最終匯入沱江,“臟亂差”曾是這里的代名詞。經過治理后,這里煥然一新,完成了1.1萬余平方米的岸坡修整,3300平方米的生態修復,以及近1萬平方米的景觀綠化。
“以前就是個臭水溝,現在整成了花園一樣,我們現在都稱它為‘后花園’,打開門就是花花草草,每天心情都很好。”在劉英家陽臺放眼望去,龍凼溝的美景盡收眼底,愛種植各類植物的她,每天最輕松的時刻便是一邊看著美景,一邊養護她的花花草草。
環境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長期的堅持和維護。未來,內江市市中區將繼續加大投入,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加強河道管理,確保水質的持續改善。
來源:四川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