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時光,漫步在佳木斯沿江公園的木棧道上,松花江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起粼粼波光。水鳥在湛藍的天空中追逐嬉戲,路旁的柳葉隨風搖擺,令人心曠神怡。

松花江佳木斯城區段
“現在水清了,岸邊整潔了,就連魚呀、鳥呀也更多了,特別適合跟家人、朋友來游玩……”在此散步的人們不停稱贊道。
松花江是龍江人民的母親河,是佳木斯市綠色農業的命脈河,流經佳木斯市境內長度305公里,流域面積14303平方公里。未治理之前,河道雜亂不堪。佳木斯用了8年時間,推動松花江實現由“亂”到“治”、走向“幸福”的巨大轉變。
2017年,佳木斯市134名市縣鄉村河長開始履職,市縣上下聯動、行政司法部門協同,依法清理整治廢棄砂場79處,拆除違法違規魚館、度假村、別墅等560余處,龍佳船廠搬遷,300余個夜市攤位清除,38條私設圍堤平圍……松花江逐步恢復了往日的寧靜,河湖面貌明顯改善。
2019年,圍繞防洪安全、廢棄砂場生態修復、退耕還草、污染防治、景觀建設等,實施了18項重點工程,構建完備的防洪排澇體系,打造“百里綠色稻米長廊”,建設濱水濱岸系列文化廣場,推動“綠生態”和“冷冰雪”有機結合,讓群眾看得見青山、望得到綠水、賞得了美景、留得住鄉愁。
2020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對佳木斯市河湖長制工作進行了表彰激勵,并獎勵資金4000萬元。松花江佳木斯段被列入水利部首批17個國家級示范河湖建設之一,順利通過國家級驗收,成為全國河湖建設示范樣板。
2022年在成功引松花江水入城基礎上,統籌資金5.39億元,完成四豐山水庫除險加固、英格吐河治理和上游生態保護修復等子工程。治理歷史遺留礦山57座,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以第一名成績率先通過省級驗收。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一系列強有力措施落地見效,松花江佳木斯干流水質持續改善。
2023年,以強化河湖長制為抓手,佳木斯圍繞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河湖智慧管理六方面系統建設,在全省率先開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設。松花江佳木斯城區段被我省評定為五星級幸福河湖,樺川縣、同江市同步開展松花江段幸福河湖建設,被佳木斯市評定為四星級幸福河湖。
美麗河湖建設取得的每一次進步、生態保護的每一項成果,都離不開因地制宜的精準施策和適度前瞻的體制機制創新。佳木斯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美麗河湖建設要求,始終致力于完善制度建設,打通水域流通壁壘,保護、改善水環境,精心部署并強力推動水生態環境重點工程建設。
佳木斯市從頂層設計上積極探索城市內河綜合治理的有效路徑,啟動城市水系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聘請國內頂尖技術團隊,高標準編制《佳木斯市城市水系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規劃》,結合中心城區總體規劃,統籌生態、生產、生活,確定生態空間建設、城市水系連通等“五大體系”62項工程,到2025年基本建成“一縱、兩干、六支”動態水網,生態景觀穿點成線、化零成片。力爭到2035年建成“一屏、一帶、兩環、八片、多廊”生態安全格局,初步實現“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目標。
浩浩江水,潤澤千里,激蕩浪潮。佳木斯以水起筆,書寫了新時代河湖治理的嶄新答卷,一幅造福人民的幸福松花江美麗新畫卷正鋪展開來。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