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梅雨季節以來,持續降水考驗著城市的生態韌性,也讓“海綿城市”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從公園綠地到城區道路,從公共建筑到居住社區,“自然之力”的運用已融入了南昌高新區城區許多角落。當前,南昌高新區正加快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隨著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與城市更新深度融合,一個連貫而高效的海綿網絡正在逐步形成。
家門口的“雨水花園” 近日,家住火炬五路北瀝三和公寓4棟3單元的居民羅遠艷發現,單元樓下的綠化帶內出現了一個個小型“雨水花園”,連續數日暴雨“大考”,小區已看不到明顯積水?!耙郧跋麓笥陿菞澢暗乃苎瓦^小腿,水都漲到家里來了,現在改造后家里終于沒有了反水的現象?!绷_遠艷說。
羅遠艷所在的小區是一個有著近20年樓齡的安置房小區。如今,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融入了老舊小區排水改造工程中,昔日雨污混流、積水內澇等問題得到了綜合解決。
在前期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后,該小區實施了一系列海綿化改造?!扒捌谥攸c解決了雨污水混錯接和管道缺陷問題,再通過海綿設施建設解決小區原有的設計缺陷問題。”南昌高新招商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小區現已完成約1000平方米下沉式綠地和雨水花園改造,植草溝、溢流井等海綿設施嵌入其中,還通過實施雨落管斷接,增設多處縫隙式排水溝以及調整路面坡向等,使小區道路及屋面雨水能夠順利匯入下沉式綠地內。
目前,南昌高新區已實施了11個海綿型建筑與社區項目。南昌高新區人才公寓北區中央的旱溪景觀經改造后將更好地發揮雨水自然滲透作用,可蓄滯約200立方米雨水。人才公寓南區約2500平方米的大草坪經改造為下沉式綠地后可蓄滯約400立方米雨水,有力緩解了排水管網的壓力。在溪湖春曉、綠地玫瑰城西區等小區,也因地制宜進行透水鋪裝、增設雨水花園、改造生態停車場等使小區功能品質得到了提升。
為市政管網“減壓”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加強公園綠地與城區道路的“海綿聯動”,海綿設施的更新也在城區道路開展。“今年以來,南昌高新區已完成海綿型道路改造面積近5萬平方米,消除了3處常年易澇積水點?!蹦喜咝聟^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昌東大道與艾溪湖二路交叉口的輔道曾經積水嚴重,在對該處積水點改造過程中,充分運用自然排水系統的思路,發揮綠地、湖泊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沖作用,減少市政管網的排水壓力。項目實施過程中,除了在地下新建兩條市政雨水管網外,還在綠地內設置了過水通道、火山石溝等,將積水引至艾溪湖濕地公園內湖進行消納。改造完成后,該路段可實現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20年一遇的目標。
此外,艾溪湖北路、艾溪湖西路、東涂坊二街、火炬五路等也已完成提升改造?!斑@些道路普遍存在吸水磚老化破損及低洼點易積水問題,道路附屬綠地高于人行道,無法收集人行道和車行道雨水。現在的人行道采用了更耐用的透水混凝土材質,結合下設管網,具備了海綿蓄水功能。綠地改造為下沉式后可以利用天然雨水解決部分綠化養護用水,有效節約了水資源?!痹擁椖肯嚓P負責人說。
城市與自然相融共生 水清岸綠,島嶼縈回,蝶變后的魚尾洲公園將青山湖、艾溪湖等城中湖泊與贛江南支連通,形成了一座天然的雨洪調蓄池,實現了濕地治理、恢復和保護的良性循環。魚尾洲公園以北,正在打造一處沿贛江綿延3公里的“尾水濕地”,將進一步改善城市水環境,為市民再添親水休閑的好去處。
魚尾洲公園這塊吸飽水的“大海綿”,還讓雨水有了新的用途。近日,公園西側綠地內新增設了4處取水泵及取水栓,不僅可以利用存蓄的雨水進行公園綠植澆灌,還可以為灑水車供水,用于沖洗市政道路和綠化噴灌等,使魚尾洲片區雨水資源化利用量可達到10萬噸/年。
掃碼了解海綿城市項目建設情況,隨手上傳積水點和美景打卡照……今年,南昌高新區已打造了12個南昌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項目。隨著南昌高新區海綿城市重點示范片區魚尾洲片區、南昌高新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一期、昌東片區生態環境系統治理工程等一批項目的實施,海綿城市理念越來越成為市民可感可知的日常。
截至2023年底,南昌高新區已建成海綿城市達標面積31.58平方公里,全區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占建成區面積比例從20.5%提高至66%?!敖陙恚喜咝聟^堅持全域系統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不斷補足排澇和源頭削減設施短板,正持續開展水環境整治、明渠水治理、南塘湖公園提升改造、蘆沙河片區生態治理等項目,逐步實現雨污分流、雨水調蓄、生態修復、雨水回收利用、水環境改善和景觀品質提升的復合功能,建設具有連片效應、海綿功能的宜居城區,進一步提升城市環境的承載能力。”南昌高新區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南昌高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