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月,是山西省太原市的主汛期,又是地表水水污染管控的關鍵期。
太原市作為全國老工業城市之一,長期以來由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每當汛期來臨,盡管采取積存污水清空、建設調蓄池、進水閥門精準管控、緩洪池清空清淤等一系列措施,但是治標不治本,老城區雨污混流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已成為制約太原市“一泓清水入黃河”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推進老城區雨污分流節點改造工程,讓污水、雨水“各行其道”,成為太原市亟待解決的環境突出問題。
為實現精細普查、摸清“家底”,太原市城管部門按照排水系統地理分布情況,以北城、南城、河西三大地區進行任務分解,分批、有序、扎實開展混接節點源頭排查,并將排查數據實時上傳至“太原市混接節點排查”小程序,建立了全市雨污混接節點排查數據庫,為混接節點改造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撐。
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是提高污水處理效能、改善群眾居住環境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環保工程。為補齊城鄉污水處理基礎設施短板,今年太原市以“改造一點,見效一片”為目標,分3批實施47個雨水系統1398個市政道路雨污水混接節點改造,通過鋪設管道、封堵污水源頭等措施,集中解決一批雨污合流、雨污混接錯接等問題,進一步提升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和汛期排澇能力。
據介紹,目前,19個系統947個混接節點已開工,已完成改造135個。城六區、開發區實施1227個源頭雨污分流改造,已完成改造106個,2025年6月底前完工。
此外,太原市正在對18個區域性泵站進行改造,15個泵站已采取措施,將污水抽排、截流至污水管網,其余3個正在進行管網改造;完成18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51.67%;太榆退水渠沿線水污染治理項目已實現主線順利通水。
為防止污水入河,按照“查—測—溯—治”的原則,太原市對992個入河排污口實施月監測、月調度及通報,建立黑臭水體長效監管機制,對出現返黑返臭的立即整改,實現動態清零。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