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城市排水管網的安全與效能提升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意義。當前我國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防汛形勢嚴峻復雜。防汛救災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我們必須加快完善防洪工程體系,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2023年8月,中央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規劃和建設,更新提升城市排水管網等基礎設施運行能力,與河道排澇工程有效銜接,保障城市骨干排水通道暢通。2024年7月,中央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補齊病險水庫、中小河流堤防、蓄滯洪區等防洪工程和農田排澇短板,不斷提高全社會綜合減災能力。
國務院2024年7月印發的《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明確指出,加快構建“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加強雨水管網和泵站建設改造,開展排澇通道系統整治。以人口規模大密度高的中心城區和影響面廣的關鍵領域為重點,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抓好城市地下管網等“里子”工程建設,加快補齊城市安全韌性短板,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當前,我國管道修復領域的技術主要分為開挖修復和非開挖修復兩類。我國在排水管網的更新與修復工作中,以往多采用傳統的開挖修復方法。然而,這一傳統方式伴隨著一系列弊端,包括對環境的破壞、加劇交通擁堵、延長施工周期、增加與地下其他管線的沖突風險,以及高昂的綜合成本。”據專家分析,相比之下,非開挖修復技術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具體表現為對環境影響較小、縮短施工時間、降低總體成本等特性,這些優點與我國倡導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目標相契合,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的提升,也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益。因此,非開挖修復技術作為一項受到國家政策支持和鼓勵的業務,正日益受到重視和推廣,成為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向更加環保、高效方向轉型的關鍵力量。與此同時,地下給排水系統的滲漏問題不容小覷,它不僅造成水資源的浪費,更嚴重的是,持續的滲漏會導致周圍土壤逐漸流失,進而誘發城市地下空間形成空洞,最終可能引發地面塌陷等嚴重的公共安全事故。這類事件不僅危及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對城市的基礎設施造成了巨大破壞,凸顯了加強地下管網維護與管理的緊迫性。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支持下,管網修復更新市場空間廣闊。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網數據,2024年我國將大力推進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實施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未來我國將每年改造10萬公里以上地下管線。據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正悄然在資本市場中嶄露鋒芒,以期通過多元化的融資手段為業務擴張與深化注入強勁動力。當前,上海譽帆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深交所主板成功過會,深圳市巍特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處于審核問詢階段,安越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已進入上市輔導備案期,它們正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加速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的步伐,引領行業向新的高度邁進。
業內人士認為,排水管網的非開挖修復技術呼應了政府所倡導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戰略,是一項具有前瞻性的環保舉措。相關企業依托其精湛的技術實力與深厚的行業積淀,在引領排水管網修復領域綠色轉型的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們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不斷探索更高效、更環保的修復方案,不僅推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也為建設“美麗中國”宏偉藍圖添磚加瓦,展現了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深刻理解和積極擔當。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