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廣西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萬峰競秀,也孕育了隱秘而龐大的地下河系統。記者近日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金城江區五圩鎮三鏡村,地下水污染源防滲改造試點項目現場的復綠草籽已長出,煥發著勃勃生機。
近年來,廣西積極探索地下水污染防治。金城江區典型地下水污染源防滲改造試點項目作為國內第一個針對巖溶區防滲預警課題,不但為全面推進我國西南巖溶地區地下水污染防滲和改善地下水環境質量提供有力技術支撐,也為美麗中國建設補齊了短板。
道阻且長,邊研究、邊治理、邊探索經驗
“地下水污染防治是生態環境保護最難攻克的堡壘?!苯衲?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席北斗在2024年度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培訓班作主題報告時坦言。
河池市地下水污染防治更是難上加難。河池礦產資源開發活動歷史悠久,是我國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同時屬于西南地區典型喀斯特地貌,境內雨量充沛,河流眾多,巖溶廣布。據統計,全市分布了162條地下水河,1326個泉、龍潭、天窗等水點。地下水補給來源復雜,徑流污染源途徑隱蔽,污染速度快且難以治理清除。
2019年,河池市政府委托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開展水文地質調查和地下水連通試驗,查明河池市金城江區五圩鎮三鏡村砒霜廠舊址及其東面巖溶洼地的隱患。為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河池市生態環境局開展金城江區典型地下水污染源防滲改造試點項目建設。2020年,生態環境部將該項目列入全國第一批49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點項目名單。
不通水、不通電、不通信號。項目場地位于深山谷地之中,從三境砒霜廠至三境巖溶洼地之間無道路可通行,機械無法進場勘探,只能采用人工挖槽勘探,勘探手段簡陋,導致原調查(人工采樣)和工作方案編制可能存在不充分、不完善的情況。

圖為河池市生態環境局指導項目實施方對三鏡巖溶洼地開展進場道路修建。
住山谷,跨懸崖,鑿山開路,過水搭橋。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河池市生態環境局指導項目實施方對三鏡巖溶洼地開展進場道路修建、場地補充調查、工程勘察、物探勘察、施工圖設計、主體工程施工等工作。“復勘結果與原工作方案部分內容存在差異,我們對原工作方案中存在的部分漏項或考慮不周問題進行了修改和優化?!焙映厥猩鷳B環境局副局長覃繼松說,復勘結果明確了污染土壤方量、污染范圍及深度,發現阻隔填埋區溶蝕裂隙發育帶10處,其中包含9處溶洞發育。
強化幫扶、有序推進,專家領銜現場“開方”
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河池市人民政府等部門多次到現場調研,并多次組織專家進行技術幫扶,開展專家咨詢會、地下水污染防滲試點項目經驗交流會、“科技列車河池行”環保專家幫扶活動。精準診斷項目進展難點、堵點,定向施策項目需求,項目帶問題“掛號”,專家領銜在現場“開方”,確保高質量完成地下水污染源防滲改造試點項目。
防滲目標如何確定?地下水污染防滲工程如何設計?防滲工程如何平衡巖溶空腔水氣壓力?項目研究涉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與地下水防滲應用等多項專業領域,這些關鍵技術和難題亟待研發與突破。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組建巖溶地下水污染防治領域專業團隊,弄清巖溶地區地下水污染遷移規律,編制巖溶區域地下水污染防治技術指南,指導典型巖溶區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
“要對地質結構進行勘察,對阻隔填埋區選址進行論證,避開巖溶區地質不穩定結構?!薄坝捎趲r溶區的不穩定性,應提高地基基礎的防滲系數,優化防滲結構層設計,對防滲結構基礎薄弱區加強防滲設施及補漏設施建設?!薄靶枰鞔_污染范圍及污染深度,對水文地質進行詳細分析,分析落水洞是否連通?!薄靶枰晟平嘏潘胧卫硗瓿珊髴WC落水洞排水通暢?!薄?020年7月、2021年1月、2022年11月,針對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點項目的科技需求,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生態環境部土壤中心多次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開展指導幫扶工作。

圖為項目完成地表清理。
為強化資金保障,河池市生態環境局堅持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聚焦源頭防控、地下水源保護、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2020年和2022年,分別爭取中央污染防治資金1300萬元和500萬元,為項目建設有序開展“輸血供氧”。
依托幫扶組和技術支撐單位,各級領導對本項目給予了肯定,認為試點項目具有創新性和挑戰性,建立了巖溶區水氣壓力平衡評價模型,解決和填補了目前巖溶區地下水污染源防滲工程實時動態監測和智慧監測問題,為全面推進我國西南巖溶地區地下水污染防滲和改善地下水環境質量提供技術支撐。
“透視”污染源,促成“精準溯源+微創治理”新模式
“污染源難以識別,相當于打仗找不到敵人。”覃繼松說,相對于地表水污染而言,地下水污染具有隱蔽性、不確定性等特點。如何快速阻斷污染物遷移,摸清地下水污染底數,讓不可見的地下水“變可見”,是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與監管工作的重要基礎。
地下巖溶管道復雜、水氣壓力隨季節變化大,頻繁漲縮對防滲工程結構的穩定性構成威脅?!盀楸U先硯r溶洼地滲改工程的穩定性,我們設置了巖溶區水氣壓力導排系統和自動監測與預警系統,可對地下水污染動力條件變化及防滲層完整性進行動態監控。”自治區環境科學研究院土壤環境研究中心正高級工程師羅棟源介紹,這個系統不但可以有效平衡巖溶空腔水氣壓力,消除地下水動力條件變化對防滲工程的安全隱患;還可以持續精準地自動監控地下水水質、滲透點位、水氣壓力等,及時開展預警和風險管理。
“這種有的放矢的、長期管控的治理模式,不僅能針對現有‘病情’對癥開藥,還將通過長期跟蹤監測,時時在線了解治療長效機制,集創新與科研于一體,為以后國內外同類型‘病癥’提供科學可靠的參考依據?!瘪^松介紹,項目防滲改造成本為300多元每平方米,巖溶空腔水氣壓力監測與預警系統不到30萬元一套,經濟合理可行,為我國西南巖溶區域同類型的地下水污污染防控提供了一套很好的技術模式示范,同時解決了長期困擾職能部門對巖溶區域地下水監管不便的難題。
“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灘險灣又多……”歌里唱的,正是千山萬壑的河池喀斯特地貌。目前,項目工作人員正在熱火朝天地推進在線監測系統的安裝和調試,扎實做好生態環境部項目終期評估審核的迎檢準備工作。
來源:中國環境